闽浙赣革命根根地第三次反“围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705页(483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的斗争。1931年7月敌以阮肇昌第五十五师为主力进攻乐平、德兴、万年,以第四师汤思伯旅、第十八师戴岳旅和江西保安第四团分驻玉山、铅山、贵溪至余江一线,采取堡垒主义政策,在革命根据地周围建筑碉堡炮楼,联成包围圈,逐步向革命根据地推进;又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失败后抽调蒋鼎文第九师、周浑元第五师、赵观涛第六师、李抱冰第五十三师和赣东北各县保安团发动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围攻。前来贯彻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曾洪易反对方志敏、邵式平提出的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皖、浙、赣边开展游击战争,少打堡垒,多占地方,争取主动,粉碎敌人碉堡围困的作战方针,坚持向南发展,打通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实行“持久围困堡垒”的错误主张,并排斥方志敏等的正确领导,命令红军以劣势装备围攻敌人坚固设防的碉堡。结果,使红军消耗很大,处处被动,未能彻底粉碎敌军的第三次“围剿”。只是由于中央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巨大胜利,敌人才不得不撤走进攻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军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