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茅盾等人对《黄人之血》的抨击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21页(959字)

1930年5、6月间,陈果夫、陈立夫纠集王平陵、潘公展、傅彦长、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人,在上海发起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标榜文艺的最高意义是“民族主义”,攻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了配合这一运动,黄震遐在1931年5月《前锋月刊》第7期上,发表了诗剧《黄人之血》。作品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写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统率汉、鞑靼、女真、契丹等黄色人种的联军,于1236年到1242年“西征”斡罗斯(俄罗斯)的故事。作者用拔都影射日本,用俄罗斯影射革命后的苏联,歌颂黄色人种进攻俄罗斯的“伟绩”,把这次野蛮的民族侵略当作“民族主义”精神的典范进行鼓吹。剧本出笼后,立即受到左翼文艺界的抵制和批评。鲁迅写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文予以抨击。文中指出,蒙古人是征服了汉人以后再带领汉人西征的。“在亚细亚的黄人中,现在可以拟为那时的蒙古的只有一个日本”,日本兵“东征”了东三省,正是“民族主义文学家”理想中的“西征”的第一步。日本征服中国后,再一起去西征欧洲,其实是专门对着俄罗斯,“就是现在无产者专政的第一个国度,以消灭无产阶级的模范——这是‘民族主义文学’的目标”,文章指出,黄震遐“所奉为首领的,是蒙古人拔都,不是中华人赵构,张开‘吃人的血口’的是‘亚细亚勇士们’,不是中国的勇士们,所希望的是拔都的统驭之下的‘友谊’,不是各民族间的平等的友爱。”鲁迅的文章,揭露了民族主义文学者卖国求荣的实质。石萌(茅盾)在《〈黄人之血〉及其他》一文中指出:《黄人之血》“巧妙地尽了民族主义文艺的两种任务,麻醉民族与法西斯蒂化。”它“无耻地居然替日本人的大亚细亚主义作鼓吹”,并“仰承英美日帝国主义的鼻患而愿为进攻苏联的警犬!”又说:“对侵略中国的英、美、日、法帝国主义者们,民族主义的作家们是连屁也不敢放一个的,那时候,他们就不是民族主义,而成了‘奴族主义’”。钱杏邨的《一九三一年中国文坛的回顾》一文,也批评了诗剧《黄人之血》。他说:“作者的意思是明明白白的说:我们(这个我们是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应该团结起来,不要自相残杀,去进攻苏联,蒙古人的往事正是我们的好榜样。”这些文章都深刻地揭露了《黄人之血》的反动本质,给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以沉重的打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