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民歌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29页(755字)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地区出现了群众性的民歌运动。陕北、陇东一带,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信天游”的民歌形式。穷苦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常常自编自唱,或抒情言志,或叙事说理,表达他们的希望与理想以及对统治阶级的反抗。家喻户晓的《兰花花》,就是反映了地主逼婚,年轻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歌中揭露封建势力的罪恶,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政权,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歌也有了新的思想内容。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延安为中心的新民歌便蓬勃地发展起来。此后,整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陕甘宁的广大农村、山区到处传唱着新民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歌运动。新民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党和领袖,如《高楼万丈平地起》、《东方红》、《刘志丹》等;反映革命斗争,如《打开米脂城》、《打开甘谷驿》、《艾团长》等;反映农村民主建设和生产运动,如《劳动英雄王科》、《四季生产歌》等;表现妇女反封建婚姻制度和新的爱情观念,如《三溜溜五溜溜撑竿船》、《前沟里下雨后沟里晴》,等等。这些新民歌感情真挚,思想深刻,清新优美,艺术上多用比兴、象征、反复、重迭等表现手法。在延安的民歌运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农民歌手,如孙万福、李有源、韩起祥等。他们编唱了大量的新民歌,深受群众喜爱而广为流传。同时,延安文艺工作者于1938年就成立了民歌研究会,他们深入农村采风,搜集民歌加以整理、研究,并从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在延安出版的第一本民歌集,是何其芳、张松如(公木)合编的《陕北民歌选》。诗人李季在陕北三边做基层工作时,收集了1000余首民歌,自己的创作也因此受到重要的影响。延安的民歌运动在人民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