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的特殊性谈起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394页(870字)

1936年5月18日作。初载于同年6月上海《自修杂志》第1卷第2期,题为《怎样学写诗歌一从诗的特殊性谈起》。初收于1937年3月20日上海引擎出版社版论文集《急就篇》时,改为现题。本文是诗人杨骚的一篇重要诗论,文中就诗的性质、任务以及如何作诗等问题作了剀切的论述。文章认为,诗是“一种比小说戏曲等的文学样式更能够直接摇撼读者的情绪的紧缩的样式”。但诗“并不是作为诗人自己陶醉用的”,而应“奉献社会”。特别是目前中国正处于“生死关头”,诗人们再不能“躲在象牙塔里喝梦幻的墨水”,而应当“站在国防文学的旗帜下”,反映抗战救亡斗争,“使整个民族警醒”。文章要求“诗人在做诗人之前先做一个具有时代的代表底精神而且在那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中斗争着的人”。文章从“题材的选择和怎样处理题材”两方面论述了诗的作法。关于题材的选择,文章认为首先应有异于小说。如“巨大的,复杂的社会底动态”、“用诗的样式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还是留给小说去表现。诗“应该在一些较小的客观现实上找题材”,例如“一断片”、“一角落”、“一根草”等等。其次,只要保持正确的观点,题材“可以自由采取”。像“舞女的笑靥”是可以写的,但不要象唯美派诗人那样“沉醉”其中,而应当从中“唱出舞女本身被压抑的愤怒或忧郁,绝望或狡猾来”,反映出“社会的真面目”。不过,总的来说,“最好取对于社会的进步历史的进展带有第一义性者——即最积极底肯定底题材”。关于如何处理题材即如何写的问题,文章认为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努力以形象来表现”,而反对“说理说教或大谈其政治常识与主张”的作法。文章承认有些充满标语口号的所谓“诗”在某阶段也起过一定作用,“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要求就直截了当地称它为‘标语口号’,不要加上一个‘诗’字呢?”二是要注意“用压缩的力来表现诗的主题”,不必“把事实的细部描写得太烦”。三是“要强调音乐性”、“希望每首诗都能够朗读而且朗读起来极顺口”。本文的观点,在当时诗歌大众化和国防诗歌运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