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个别的差异与诗的欣赏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394页(443字)

初载于1936年11月1日上海《大公报》。本文针对当时文坛上热烈争论的关于诗是否都应该明白清楚的同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这不仅是诗本身的问题,也是读者了解程度的问题,“不仅有关作者的传达力,尤其有关读者的欣赏力。在意境方面是如此,在语言方面也是如此。”文艺趣味上的分歧是无法统一的。首先是修养上的差别,更深刻的是心理原型上的差别。文章认为,诗原来就有两种。一种是明白清楚的,一种是迷离隐约的。作者引用尼采关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说法,和法国心理学家芮波关于“造形的想象”与“泛流的想象”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原型本有两种倾向,有人偏向“造形类”,有人偏向“泛流类”。前一类人要求“明白清楚”,后一类人要求“迷离隐约”。作者认为双方“可以各是其所是,但不必强旁人是己之所是”。诗的正路不止一条,应该“睁开眼睛多观察人生,很彻底地认识作者与读者在性情,资禀,修养,趣味各方面都有许多个别的差异,不容易勉强纳在同一个窠臼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