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59页(1541字)
中药名。
出《饮片新参》。别名:泻叶、泡竹叶、旃那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的小叶。
狭叶番泻,草本状小灌木,高达1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具短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长卵形;花瓣5,倒卵形,黄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
荚果扁平长方形,长4~6厘米,宽1~1.7厘米,背缝顶端有明显尖突,果皮栗棕色,边缘带绿色,幼时有白毛。种子4~7枚,略呈长方形而扁,顶端平截而微凹,有疣点状皱纹,棕绿色,有线状种柄。
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产于热带,东非洲的近海及岛屿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尖叶番泻,形状与前种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种叶多为长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基部不对称,叶背灰绿色;花较小;荚果较宽,宽2~2.5厘米,先端尖突微小、不显。
产于热带非洲尼罗河流域。现海南、云南已从国外引种栽培。
狭叶番泻:在开花前摘取叶,阴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用水压机打包。尖叶番泻,在果实成熟时,剪下枝条,摘取叶片,晒干,按完整叶而破碎叶分别包装。
印度番泻叶,别名:丁内未列番泻叶。为植物狭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小叶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宽4~15毫米,全缘,先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叶面黄绿色,叶背浅黄绿色,稍有毛茸,叶背叶脉凸出。革质,略具韧性,有因打包加压而中脉留下横斜压纹。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
亚历山大番泻叶,别名:埃及番泻叶。为植物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小叶片常略卷曲,不甚平直,并多少有碎损,叶柄极短;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厘米,宽7~12毫米,叶端尖或微凸,全缘,基部不对称。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质薄而脆。其他与上种相似。两种品种均以干燥、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砂者为佳,叶小、色黄、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为次。印度番泻叶主产于印度,此外,埃及、苏丹亦产。亚历山大番泻叶主产于埃及。味甘、苦,性寒。
入大肠经。
泻热导滞。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内服:煎汤(后入),3~6克;研末,1.5~3克;或泡水服。
体虚及孕妇忌服。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膨胀,胸闷:番泻叶3克,生大黄1.8克,橘皮3克,黄连1.5克,丁香1.8克。沸开水温浸2小时,去渣滤过,1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褥期便秘。
取番泻叶7.5克,冲开水约150毫升,经3~5分钟,弃渣1次服下。治疗效果显着。
狭叶番泻叶含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荚除含番泻甙A、B以外,还有大黄酸和大黄酚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或大黄素葡萄糖甙。
尖叶番泻叶和豆荚含蒽类成分,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甙A、B、C等。
它们以糖甙存在。番泻甙A、B具有泻下作用;某些番泻叶还有抗菌、抗炎及箭毒样作用。
.狭叶番泻 1.花枝 2.果序.
尖叶番泻 1.花果枝 2.花冠切面示雌、雄蕊 3.果序
番泻叶药材 1.印度番泻叶 2.亚历山大番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