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VE生产物美价廉彩色电视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1253页(3659字)
在国家及有关部门支持下,随着引进彩色电视机装配线及彩色显象管、集成电路和主要配套件生产线的陆续建成和验收投产,我国彩色电视机在“六五”计划后期逐步立足于国内生产。按生产总任务推算,到1994年,某彩色显象管厂全线投产96万只彩色显象管,可供装配彩色电视机90万部(其中:14时占三分之二,22时占三分之一)。当年产品价格总额可达11亿元以上。
彩色电视立足国内配套,由于国内工业综合技术水平较低,成本必然会很高。为此,我们动用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ning简称VE),设计了彩色电视机的限定成本和为其配套的电子元器件的优待价供货方案。从而,使一部14时彩色机成本,平均降低金额为200~250元(22时彩色机成本降低大于此数)按当年产量90万部推算,年总成本金额降低在2亿元以上。现以14时彩色机为例,综合分析如下:
一、买方市场制约价格
彩色电视机是价值金额颇大的耐用消费品,其价格直接受到国内有限支付能力的制约。因此,为确保90万部彩色机的适销,正确制定一个与市场购买力相适应的价格是至关重要的。
一年多来,京津沪三市及福日公司试装的几万部彩色电视机投放市场后,却出现了销售不畅局面。其主要原因是执行价偏高。因此,上述地区企业,经当地政府认可,以“试销价”名义,通过内部发票供应,将原国家批准的零售价1200元,分别调整为980~1080元不等。顿时,销售局面大有改观,变销售不畅为供不应求。今年初,国家正式批准将14时采色电视机零售价调整为998元。我们认为,这样的价格与市场购买力基本相适应。它兼顾了国家、生产企业、消费者三方面的利益,体现了群众的意愿。同时,也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市场的价差(日本国内市场20时采色机售价18万日元;港澳市场14时彩色机售价为200~220美金)。
社会购买力水平又如何呢?根据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进行推算,全国市镇5000万户家庭有能力购彩色机约750万部,占全市镇户数的15%。如下所列:
将上述需要量扣除市场拥有量50万部,尚需生产700万部,以14时彩色机现有生产能力60万部计算,累计生产12年,才能满足上述15%户数的需要,如果考虑集体单位,农村社员劳动致富和余下的85%市镇户数购买力的提高,那么彩色机将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14时彩色机的价格,近期不会调价,这是取决于边际成本的效率。
二、运用VE,设计限定成本
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并直接制约其价格水平。多年来的传统定价办法是:成本+利润+税金(当然要考虑物价政策)。
这种定价办法是:产品生产在前,成本核算居中,拟定价格在最后。其结果是:产品已出,成本高,价格亦高;成本低,价格亦低。其弊端是:水涨船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差。这是长期来卖方市场所致的必然结果。在彩色机的定价上,打破了传统的定价办法,动用VE,设计限定成本,并围绕达到限定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而部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选定VE对象
VE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因此确定VE的对象是极其重要的。彩色电视机国内未曾生产过,通过对进口机的功能和成本分析,结论应是P:功能上先仿制消化、尔后再改进提高(即功能不变);VE的对象是大力降低成本,降低占总成本80%以上的关键元器件,配套件的材料成本。
2.收集和分析情报
A.进口散件材料成本的分析。根据资料分析,一部彩色机需要500多个电子元器件,加上各种结构件、配套件,有千余个零件。而且,又集中使用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难度大。根据全国彩电生产定点配套会议提出的彩色机要达到两个世界水平:质量水平和价格水平的要求,我们对全套进口散件的价格及构成比例,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情况,拟定国产化机的限定成本。现将进口散件各类部件价格总额提供如下:
注:1美元折4.2元计(含各项手续费,提高后关税)。
将上述三大类部件的价格总额加上彩色机的装配费,保修费即构成工厂全部成本(注:目前进口散件组装的成本一般为850~900元)。不难看出,三大类部件的价格总额占了彩色机全部成本的87%以上。因此,降低这三大类部件的价格是拟定彩色机成本的关键。
B.国产元器件价格上的差距: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三大类部件中,元器件产品却占了全部材料费的65.2%以上。其中:一次配套的器件占37.5%,一次配套的元件占22.1%,二次配套的元器件约占5.6%。因此,在设计限定成本时,务必把上述元器件价格总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材料表明:目前国产半导体分立器件价格平均高于国外价4~5倍mv(如1S2076硅快恢复二极管;进口价0.0244美元,国内价0.40~0.60元;2SC458NPN高频中小功率管:进口价0.0458美元国内价1.30元;2SC1942硅大功率管:进口价1.1443美元;国内价15元);通用无件价格也高于国外价30~50%。因此,必需大幅度降低电子元器件价格。现状又是如何呢?国内各元器件厂家,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了产品成本上的差距。如:半导体分立器件成本,差一倍至数倍是带有普遍性的。普遍实行较大幅度降价是行不通的。我们从实际出发,选择了部价定点的骨干企业,以先进成本或鉴定的限定成本为基础,拟定了彩色机配套用的元器件优待价供货方案。使每部机子的材料成本平均降低221.93元。其中:一次配套器件降131.65元,一次配套元件降42.35元,二次配套器件降47.93元。从而,为制定限定成本奠定了基础。也缩小了与国际市场价格上的差距。
3.确定限定成本
以引进散件的价格水平为基础,结合国内情况,适当调整了三大部件类材料费的比例系数(即:器件类由原37.5%提高到43%,配套件类由原40.4%降到35%,元件类基本持平),在实行元器件优待价方案的基础上,拟定限定成本为853元。如上表所列:
4.经济效益
由于采用了限定成本,使每部彩色电视机材料费降低230.95元,以年产90万部计算,总成本降低额可达2亿元以上。现将用进口散件组装的成本和现行元器件价格组装的成本及限定成本三种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如下表:
注:1美元折合人民币4.2元计算(理由同前述)。
三、可行性分析
一部14时彩色机的限定成本被定为853元,能否实现呢?从国外市场看,一部12时黑白机售价50~60美元,而一部14时彩色机售价200~220美元。价格系数比为:1∶4。按此比价推算,国内一部12时黑白机售价340~380元,那么,一部14时彩色机应放在1300~1400元为宜。从成本上看,已达到400万部黑白机批量时,一部12时黑白机全国最低成本为240~250元,那么彩色机大批量生产时的最低成本也将在960~1000元以上。现在拟定的853元限定成本是建立在90万部的批量上。可见,对彩色机的边际成本效率要求是很高的。另外,我们安排元器件优待价供货时,几乎所有的器件产品和部份的元件、配套件产品将出现较长时期的不同程度的亏损,在未达到边际成本时,扭亏成为长期的任务。因此,要实现853元的限定成本是存在不少困难的。但是,只国加强规划,统筹兼顾,有步骤地对现有定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行专业化大生产,加强经营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限定成本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