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76页(1770字)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Paeonia lactiflora Pall.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等的根。芍药见白芍药条;草芍药,为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根肥大,呈圆柱或纺缍形,有分枝,外皮棕红色。生长在阔叶林下及山沟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及西南诸省。川赤芍,为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
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枝,外皮灰褐色。生于山坡丛林下、草坡上。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甘肃、新疆、青海等。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
四川地区亦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20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木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
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主产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西南一带亦产。以内蒙古多伦所产质量最佳,特称“多伦赤芍”。赤芍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洗泡约七、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炒赤芍药:取赤芍药片置锅内炒至微有焦点为度,取出凉透。
味酸苦,性凉。入肝、脾经。
凉血活血,散瘀消肿,通经止痛,清肝消痈,抗心律不齐,抗癌,抗冠状动脉硬化。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疮疖,脑血栓,动脉硬化,冠心病。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血虚者慎服。
①治五淋:赤芍药30克,槟榔1个(面裹煨)。
上为末,每服1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②治急性乳腺炎:赤芍30~6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③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2钱匕(《事林广记》)。野生芍药的根含有赤芍甲素,为酚性不饱和醛化合物,赤芍乙素(升华性结晶)以及苯甲酸、树脂、挥发油、鞣质、β-谷甾酸、棕榈酸、色素、蔗糖等;川赤芍含花青素、醛酮、酚、生物碱,有蒽醌反应。据报道,由芍根分离出一种芍药甙新型的单萜葡萄糖苷,基本骨架为蒎烷的衍生物。尚含天冬精、安息香酸。药理作用①抗微生物、消炎作用:商品赤芍100%煎剂用板打洞法,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赤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
芍药甙稍有消炎作用,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后者意味着是一种安定剂和副交感神经抑制剂,从而能理解其镇静、解痉作用的统一性。芍药甙和甘草成分Fm100合并腹腔注射后,抑制胃液分泌和消炎作用均因协同而加强。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芍药甙等单萜甙,为松油二环烷衍生物,具有松弛平滑肌和扩张血管的作用。马甘草的有效成分有多种协同作用,但芍药甙水解后药理作用几乎消失。
本品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抗心律不齐。
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蛙心、在位兔心呈抑制作用,对蟾蜍内脏血管及离体兔耳灌流能轻度扩张血管。③对血糖的影响: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以0.5~1小时为高峰,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④其它作用:芍药甙对切开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气管粘膜引起的咳嗽均无镇咳作用;对小白鼠尿量分泌无影响,而Fm100则有显着的抗利尿作用。芍药提取物低浓度兴奋小鼠离体子宫,高浓度则抑制之,且能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引起的收缩。
从芍药甙所表现的药理作用看,与中医临床治疗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认为芍药甙即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赤芍药药材 川赤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