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香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358页(1945字)
中药名。
一见《本草蒙筌》。别名:马兜铃根、兜零根、土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及壮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的根。原植物见马兜铃。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 1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皱纹及细根痕。
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状明显可见,木部射线乳白色,扇形或倒三角形,将木质部分隔成数条,木质部浅黄色,有小孔。
气香,味先苦而后麻辣。
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此外,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亦产。同属植物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和云南土木香A.chuii C.Y.Wu的根,在少数地区同等入药。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味辛苦,性寒。入肺、胃经。行气,解毒,消肿。
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内服:煎汤,3~9克;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虚寒患者慎服。①治肠炎、腹痛下痢:青木香9克,槟榔4.5克,黄连4.5克。共研细末。每次0.9~1.8克,开水冲服(《现代实用中药》)。②治高血压:青木香根(鲜)60克。
水煎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③治毒蛇咬伤:土木香30克,香白芷60克。共研末,每用9克,甜酒或温开水送服;另用不拘量,调敷伤口处(《中医药实验研究》)。④治指疔:鲜青木香,切碎,同适量的蜂蜜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牙痛:青木香鲜品1块,放牙痛处咬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⑥治单纯疱疹:土木香,研极细末,柿漆(即柿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究》)。
马兜铃根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青木香(马兜铃根)粗制剂对各种动物,无论静脉注射或口服均能引起一定的降压作用。
一般煎剂作用最强。
对其粗制剂或精制浸膏的降压原理曾作了分析,认为其降压并非直接抑制心脏或扩张血管,与迷走神经无关,而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有关。
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无直接作用。进一步提取有效成分为木兰花碱。
②对胃肠道的作用:临床上用其粗制剂引起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作用。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较弱。
此两种成分皆不降压,故用精制后的制剂治疗腹痛可消除此种副作用。
③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毒性: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15.7克/公斤,小鼠静脉注射木兰花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0毫克/公斤,长期口服其10倍剂量,并无明显的慢性毒性。现代临床:①治疗高血压病:流浸膏:以80%乙醇浸渍,滤过后再收回乙醇,使其占流浸膏之10%。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0毫升,日服4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及服药次数。精制浸膏片:每片含青木香6克。每次4~12片,日服3~4次。用于治疗Ⅱ、Ⅲ期患者。提取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
每日3次,饭后服,第1周每次3毫升,第2周4毫升,第3周及以后6毫升。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胃口不适,口干等,但轻重程度及出现时间颇不一致。②治疗胃病:壮马兜铃根对溃疡病、胃炎、胃痉挛及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胃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用法:壮马兜铃根1.5~2克,洗净后置口中嚼细,用开水或酒送服。
或壮马兜铃根30~60克,切片,用酒1斤浸泡2~3天;每服5~10毫升。亦可用壮马兜铃根制成3%酊剂,每服3毫升。上述制剂均在发病时顿服,或日服3次。③治疗咽喉、耳、齿等急性炎症:用冷开水磨汁含服,治疗咽喉部急性炎症。
用青木香粉加甘油配成5%的混悬剂,以棉球浸透药液充填龋洞,治疗龋齿引起的急性牙髓炎。
二见《云南中草药选》。
别名:木香、理木香。为菊科植物厚叶木香Vladimiria berardioides(Franch.)Ling、膜缘木香Vladimiria forrestii(Diels)Ling及大理木香Vladimiria edulis(Franch.)Ling的根。
秋、冬挖根,去净茎叶、须根、泥土,晒干。干燥根呈长圆形,长4~9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和须根残痕。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可见木部黄色,皮部棕黄色,呈放射状纹理,散在多数油室。
气芳香,味甜微辛。产云南。味辛苦,性温。疏肝理气,健胃止痛。
治腹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内服:煎汤,6~9克;或研为散,1.5~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