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牵牛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726页(1556字)

中药名。

见《雷公炮炙论》。别名:草金铃,金铃,黑牵叶,黑丑,白丑。

为旋花科植物牵或毛牵牛等的种子。

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一年生攀援草本。

茎缠绕,多分枝。叶互生,心脏形,3裂至中部;叶梗较花梗为长。长2~3朵腋生,具总梗;花冠漏斗状。蒴果球形,种子5~6枚,黑褐色或白色、浅黄色,无毛。

花期6~9月。果期7~9月。生于山野、路旁。毛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一年生攀援草本,全体具白色长毛。

花冠漏斗状,通常为蓝紫色、粉红或白色。蒴果球形,种子黑色或黄白色,无毛。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药材:干燥成熟的种子,卵形而具三棱,两侧面稍平坦,背面弓状隆起,其正中有纵直凹沟,两侧凸起部凹凸不平。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

种皮坚硬。气无,味微辛辣。有麻辣感,并有豆样味。味苦辛,性寒,有毒。入肺,肾,大、小肠经。泻水,下气,杀虫。

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名医别录》:“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本草纲目》:“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入丸、散,3~9克;煎汤4.5~9克。

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①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1,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②治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突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3克,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③治四肢肿满:厚朴(去皮、姜汁制炒)15克,牵牛子150克(炒取末60克)。上细末。每服6克,煎姜、枣汤调下(《本事方》)。④治脚气胫已满,捏之没指者: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5丸,吞之(《补缺肘后方》)。

⑤治一切虫积:牵牛子60克(炒,研为末),槟榔30克,使君子肉50个(微炒)。俱为末。每服6克,沙糖调下,小儿减半(《永类铃方》)。⑥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牵牛子(黑色,微炒,捣取其中粉)30克,桃仁(末)15克。

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20~30丸(《本草衍义》)。

⑦治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9克,用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50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放(《仁斋直指方》)。

⑧治肠痈有脓,胀闭不出:牵牛子头末9克,大黄6克,穿山甲(煅)6克,乳香、没药各3克。俱为末。

每服9克,白汤调服(《张三丰仙传方》)。⑨治梅毒,横痃:白牵牛仁,每次15克,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⑩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牵牛种子含牵牛子甙、牵牛子酸甲及没食子酸。

牵牛子甙为一混合物,是羟基脂肪酸的各种有机酸酯的糖甙,经皂化所得的牵牛子酸是至少含有4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2种已被提纯,经酸水解可得牵牛子酸乙、葡萄糖及李糖。另含生物碱麦角醇、裸麦角碱、喷尼棒麦角碱、异喷尼棒麦角碱和野麦碱。未成熟种子含赤霉素A26、赤霉素A3、赤霉素A5。牵牛子甙的化学性质与泻根素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

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据动物试验,黑丑与白丑泻下作用并无区别。

关于牵牛子的泻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与硫酸镁、大黄不同,在泻下时,不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但能加速菊糖在肾脏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牵牛子的水、醇浸剂对小鼠皆有泻下作用,但经煎煮后,即失去作用。除去牵牛子甙后的水溶液,似仍有泻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牵牛子甙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泻下成分。在体外试验,黑丑、白丑对猪蛔尚有某些驱虫效果。

三色牵牛含异麦角酰胺、麦角酰胺及裸麦角碱,有致幻作用。

牵牛

牵牛子药材

上一篇:耐老酒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