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216页(1132字)
病名。
本病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其特点是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
临床上除有贫血症状外,尚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
本病为贫血中少见的类型。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属“血虚”、“虚劳”、“舌痛”、“舌光”、“舌红”、“脾胃虚弱”、“不仁”及“痹症”范畴。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所致,造成缺乏的主要原因与这种物质的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利用障碍,需要增加等各种因素有关。
由于缺乏上述二种物质,引起DNA合成障碍,不仅影响造血细胞的生成,也能影响全身其他组织细胞,如胃肠道的粘膜细胞,神经细胞等也可发生形态异常和代谢紊乱。因此出现相应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
中医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是因饮食偏颇,人体一些必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继而引起气血亏虚,或因大病、久病、造成脾胃亏虚,不能腐熟、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而致血虚。西医诊断主要依据有:①贫血症状,一般起病缓慢,初期可无症状,随着贫血的加重其症状逐渐明显且加重,症见疲乏无力,心悸气短,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②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可有舌灼痛,味觉异常。
③其他症状,血小板少者可有出血,白细胞减少者可有感染发烧。B12缺乏者可有周围神经炎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婴幼儿患者可有发育迟缓、嗜睡、哭声低弱似羊叫,反应迟钝,手足震颤等。
体征:皮肤及粘膜苍白,亦可呈轻微的黄染、皮肤黑色素沉着(B12缺乏使垂体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分泌增多),舌质呈鲜红色而所谓“牛肉样舌”或溃疡,舌乳头萎缩、光滑,呈“镜面舌”。部分患者可见肝脾肿大。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异常,以大而卵圆的红细胞为主。
此外尚有嗜多色性,含有嗜碱性点彩,卡玻氏环或豪-焦氏小体细胞,巨大的红细胞或巨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数大多减少。红细胞数降低,贫血为大细胞正色素性。
白细胞数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具有特征性。偶见幼稚粒细胞。
血小板数亦可减少,可见体积如红细胞大小的巨型血小板。②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增多,以巨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亦有明显变化。
③其他检查如血清和红细胞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测定低于正常。同位素B12吸收试验也明显减少。本病并发症: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的缺乏是引起出血的原因。
痛风。精神异常。
中医的辨证施治,因本病与缺铁性贫血基本相似,故见缺铁性贫血条。也可见虚劳、贫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