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婆罗门皂荚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436页(870字)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忽野檐默、阿梨去伐、波斯皂荚、清泻山扁豆、阿勒勃。

为豆科和植物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的果实。

乔木,高可达15米,全株无毛。

树皮灰白色,平滑。花期6月。我国南部各地有栽培。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干燥荚果,圆柱形,长30~60厘米,径1.5~2厘米,顶端尖,基部有时具本质状的果柄;表面暗褐色,平滑而带光泽,腹缝、背缝明显。果皮薄,硬而木质状。内面有多数横隔,每隔有种子1粒,具长而暗色的珠柄,附着于腹缝。种子扁卵圆形,长约8毫米,阔6毫米,厚4毫米,赤褐色,光滑而质坚,内为淡黄色,胚乳角质状,胚弯曲。

味甜而微酸,有特异臭。以干燥、完整、无柄、摇之不响者为佳。《本草拾遗》:“味苦,大寒,无毒。”“主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海药本草》:“主热病及下痰,杀虫,通经络。疗小儿疳气。

凡用先炙令黄用。”现代临床用之治疗胃脘痛。

取腊肠树果仁制成煎剂,每10毫升内含鲜果约30克,为1次量。日服3次,7天为一疗程。

果肉含不饱和蜡,芦荟大黄素甙,含羟甲氧基蒽醌的葡萄糖甙。种子含树胶约27%。

其组成为半乳糖24%,甘露糖76%。树皮含缩合型鞣质10%。其组成单位是3,4-二羟基黄烷类,叶中也含这类鞣质。树皮中尚含蜡和树脂,并分离出阿勒勃素(即3,4,4,7,8-五羟基黄烷)。心木含阿勒勃素,芦荟大黄素甙及大黄酸。果或果肉有泻下作用(含蒽醌甙),但量大可引起恶心,胃肠胀气及腹痛;抗疟作用不恒定;果皮、树皮则无抗疟作用。

其水-醇提取液(1毫升相当1克生药)予小腹腔注射10~20毫升/千克可引起中毒:抑制,步态不稳,呼吸困难,24小时后恢复正常。对离体豚鼠小肠及十二指肠有兴奋作用。

0.1毫升可抑制离体兔心,但可恢复。对小鼠腹腔注射10毫升/千克可延长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示有镇静作用。果肉及种子有抗菌作用,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果肉的水提取物不及脱醇提取物。

种子的提取物效果较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