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驳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99页(1160字)
中药名。
见《广西中药志》。别名:大还魂,龙头草,大驳骨消,大骨风,接骨木,大骨节草。
为爵床科植物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的枝叶。
大灌木,高2~3米,除幼嫩部稍被毛外,余均秃净。
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两面均被微毛;具短柄。穗状花序顶生或近顶部腋生,常数个合生,连花序柄长约10厘米;苞片卵形或倒卵形,长约1.5厘米,宽8~10毫米,被微毛;小苞片矩圆形,长1.2~1.4厘米,宽约3毫米;萼长约8毫米,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而有紫色线条,长约3厘米,2唇形,上唇2裂或近全缘,下唇3裂,雄蕊2,突出;花柱线形,短2裂。
蒴果长约2厘米,被毛,有种子4颗。花期春、夏。
常栽培于园圃内。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味辛,性温。
活血散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月经不调。
内服:煎汤,9~30克;或浸酒。外用:捣敷。孕妇慎服。消肿止痛,接骨,并治风湿痹痛:大驳骨60克,泽兰30克,透骨消30克,双飞蝴蝶15克,小驳骨60克,肉郎伞90克,鸡骨香15克。
共捣烂,酒炒热外敷。根含生物碱鸭嘴花酚碱。叶和花中含鸭嘴花碱和鸭嘴花酮碱。鸭嘴花碱在干叶中含量为0.79%,干花中含量为0.47%。鸭嘴花碱经氧化后大部分可以转变成鸭嘴花酮碱。鸭嘴花酮碱有扩张支气管作用。
叶还含一种中性无氮成分鸭嘴花钦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花还含生物碱鸭嘴花宁及甜菜碱等。此外,本植物中还有4种喹唑啉生物碱:鸭嘴花考林碱、鸭嘴花定碱、鸭嘴花考里酮和安尼索碱。
早年报告认为鸭嘴花碱能产生轻度、持久的支气管扩张,应用于哮喘,其后证明鸭嘴花碱对支气管为收缩作用,同时能削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冠脉流量;而氧化后的鸭嘴花酮碱(可自动氧化;或自然存在于叶中,但含量较少)却有支气管扩张作用(豚鼠支气管链法肺灌流或整体法)。特别是对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有较显着的解痉作用,左旋者较消旋型作用好,但较肾上腺素为弱。鸭嘴花酮碱对犬有短暂、微弱的降压作用,在离体豚鼠、兔心灌流标本上,有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流量的作用。鸭嘴花有局部麻醉作用,能抑制匹鲁卡品引起的唾液分泌,对外源性、内源性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有阻断作用。从叶、花及根中提得的油脂部分,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而对其他抗酸菌则无作用。对人型结核菌(B19-4),抑制浓度为2微克/毫升,对牛型(B19-3)或鸟型(B19-1)结核菌需5微克/毫升方能完全抑制;从叶中分出的有效成分对结核杆菌的作用较链霉素弱2倍。小鼠皮下注射2.3克/公斤时,未产生任何中毒症状。
叶中不含氮的中性成分,家兔口服(25毫克/公斤),可降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约2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