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380页(920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飞轻,天荠,飞廉蒿,老牛错,红花草。为菊科植物飞廉Carduus crispus L.的全草或根。二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70~100厘米,具纵条棱,并附有绿色的翼,翼有刺齿。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的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于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
头状花序2~3枚,着生于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形,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花管长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长3毫米,顶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毫米,呈刺毛状。花期5~7月。生于荒野、路旁。分布全国各地。
西藏以同属植物刺飞廉Carduns acanthoides L.作飞廉用。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幻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把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
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
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鲜用或晒干用。
味苦,性平。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疗疮肿毒,汤火伤。内服:煎汤,鲜者30~60克;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得乌头良。
恶麻黄。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500克,何首乌90克,生地250克。用酒浸泡1周,每天服1小杯。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上2方出《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蠹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2钱匕着病处,甚痛,忍之,若不痛,则非疳也(《千金翼方》)。④治乳糜尿:飞廉120克,白糖120克。加水2小碗,煎汤内服(每次煎2小时),每日服2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飞廉茎部含有降压生物碱飞廉碱和去氢飞廉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