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不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452页(1500字)

病证名。

又称失眠、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能眠。指难以正常入睡,或睡眠短浅易醒,醒后难以复入睡,甚者彻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又“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诸病源候论》卷3:“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景岳全书·杂证谟》:“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

”不寐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因外感者,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因内伤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所致。一般来说,因外感所致的不寐,实证较多;因内伤所致的不寐,虚证为主。

人之睡眠,为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即入寐,阳气由静转动则醒。一旦这种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变被破坏,就导致不寐的发生。

《景岳全书·不寐》:“益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之辨证,先应辨受病脏腑之不同:由于受累的脏腑不同,表现的兼证也互有差异,如兼有纳少、口淡无味、胃脘胀闷、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四肢困乏或嗳腐吞酸者,多属脾胃病变;若兼有多梦、头昏、头痛、健忘等症状者,则其病在心,等等。其次应辨临床表现之不同:不寐,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病情轻重、久暂有关。轻者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数月不解,甚则终年不眠,最常见者为入睡困难。如虽能入睡,但短浅易醒,醒后不易再睡者,多系心脾两虚;心烦失眠,不易入睡,又有心悸,口舌溃烂,夜半口干者,多系阴虚火旺;入睡后易于惊醒,平时善惊,易怒,常叹息者,多为心虚胆怯或血虚肝旺等等。治疗时因于心脾两虚,症见失眠,心悸,神疲乏力,纳呆腹胀,面色萎黄,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偏于气虚者可用六君子汤加炒枣仁,黄芪;偏于血虚者,可选用茯神散。因于阴虚火旺,症见失眠梦多,五心烦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红或舌尖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常用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方。因于心肾不交,症见失眠心烦,头晕耳鸣,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舌尖红,脉细数者。

治宜交通心肾,方用交泰丸;若以心阴虚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如以肾阴虚为主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味。因于肝郁血虚,症见失眠多梦易惊,或易怒善太息,或胸胁胀满,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数者,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柴胡。肝郁化火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忍冬藤、夜交藤、珍珠母、柏子仁之类。

因于心虚胆怯,症见虚烦失眠,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心悸气短,自汗易惊,脉弦细者,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味,或温胆汤加味。

证情重者,可用高枕无忧散。因于痰热内扰,症见失眠,心烦,口苦,目眩,头重,胸闷,恶心嗳气,痰多,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化痰清热,养心安神,方用清火涤痰汤,一般轻症,可用温胆汤。

因胃气不和,症见失眠而兼食滞不化的症状,如脘腹胀满或胀痛,时有恶心或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或滑数者,治宜和胃化滞。轻证可用保和丸或越鞠丸加味,重证者宜用调胃承气汤。

不寐的治疗,除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安神镇惊,予以方药调治外,还应注意精神治疗的作用。

消除病人的紧张、顾虑情绪,保持精神舒畅。

上一篇:不得偃卧 下一篇:不寐多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