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草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22页(517字)
中药名。
出《品汇精要》。别名:凤眼子、臭椿子、春铃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8~9月果熟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干燥的翅果矩圆形,扁平,两端稍卷曲,长3.5~4厘米,宽1~1.2厘米,黄褐色,微现光泽,表面有细密的脉纹,膜质,中部具一条横向的凸纹,中央突起呈扁球形,内含种子一枚,少数翅果有残存的果柄。种子扁圆形,种皮黄褐色,内有两片黄绿色肥厚的富油的子叶。
味苦,种子尤苦。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味苦涩,性寒。
治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白带,遗精阳萎。内服:煎汤,3~9克;或研末。①治白带、尿道炎:凤眼草60克,炒黄研面,每服6克,白开水送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洗头明目:凤眼草,烧灰淋水洗头,加椿皮灰尤佳(《卫生易简方》)。药理实验表明:①灭阴道滴虫作用:凤眼草煎剂体外试验有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②抗菌作用:凤眼草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的有效杀菌浓度为1∶4,对伤寒杆菌作用更强,有效杀菌浓度为1∶64,调整pH为7.0~7.6时,杀菌作用增强2~4.7倍,说明其杀菌作用不是由于药物本身的较强酸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