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心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50页(1150字)

内科病名。

指不是由于心瓣膜病、先天性畸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循环或肺循环高压等引起的,而是病变主要在心肌的一类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增大,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栓塞等现象。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喘咳”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心肌内小冠状动脉中层病变等有关。

中医则分为外邪:气候突变、寒暖失常,若因起居不慎,疲劳过度、冷热不调、雨雪淋湿等使人体腠理疏解,卫气不固,外邪毒气乘虚侵袭而致病。饮食所伤:饮食不节、生冷不洁、饮酒过度、恣食油腻,皆能损伤脾胃,毒邪乘虚而入引起泄泻、水湿停滞或化为痰浊。心血不足:思虑过度,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致使生血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阳气虚弱:先天脾肾阳虚或久病之后阳气虚衰、不能温养心脉,心阳不振,心悸怔忡、阳虚水泛而为饮,水停心下,心自不安。

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尿少水肿。胸阳阻痹:心阳不足,寒邪乘之,痹阻脉络,心脉阻滞,不通则痛。

本病主要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先有脾肾阳虚,心阳不振,外邪乘虚而入,侵犯心肺发为咳喘、心悸;若有心阳不足,心阳痹阻,则可有胸闷心痛;脾阳不振,运化失权,水湿停聚发为浮肿;甚则发展为心阳暴脱,甚至阴阳离决而猝死。

心肌病分为充血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缩窄性心肌病。本病容易并发心律失常、猝死、心衰、栓塞及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医辨证:①心气不足:心悸善惊,少眠多梦,气短乏力,动则心悸,心神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②气阴两虚:心悸气急、活动加剧,头晕乏力,颧红盗汗,心烦失眠,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数或结代。③心血瘀阻: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痛有定处,肢麻乏力,脉弦细或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有瘀点或瘀斑。④心脾阳虚:气短乏力,腹胀纳呆,不思饮食,身寒肢冷,浮肿尿少,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⑤痰湿中阻:心悸气短,咳嗽喘促,动则加剧,痰多白腻,恶心纳呆,舌苔白厚腻,脉滑数。⑥肾阳不振:畏寒肢冷,腰酸背痛,夜尿频,尿量少,浮肿、面色苍白,舌苔薄,脉细微或伏脉不出。

目前治疗心肌病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针对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等进行治疗。如充血性、缩窄型心肌病可用强心利尿、卧床休息等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则不同,忌服硝酸甘油与洋地黄。中医治疗:①心气不足:治以养心安神、补益心气。

方用柏子养心汤加减。②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方用归脾汤加减。③心血瘀阻:治以理气活血。

“冠心Ⅱ号方”加减。④心脾阳虚:治以益气温阳,方用理中丸合柏子养心汤加减。

⑤痰浊中阻:治以健脾祛痰,方用二陈汤加减。⑥肾阳不振:治以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减。

⑦阳气虚脱:治以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加减。

以及其他疗法如体针、耳针、单方验方等。

上一篇:心血瘀阻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