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白毛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965页(1175字)

中药名。

见《百草镜》。别名:苻、蜀泉、鬼目草、白草、天灯笼、望冬红、红道士等。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全草。多年生蔓性半灌木。

一般于5~6月或9~11月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干燥的茎,类圆柱形,直径约2~7毫米,外表黄绿色至暗棕色,密被灰白色的毛茸。在较粗的茎上,毛茸极少或无,具纵皱纹,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淡绿色,纤维性,中央形成空洞。叶皱缩卷曲,密被毛茸,叶柄长约1~2厘米。

有的带有淡黄色至暗红色的果实。

以干燥、肥嫩、叶绿、无子、无杂草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味甘苦,性寒。

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

内服:煎汤,15~24克(鲜者30~60克);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体虚无湿热者忌用。①治黄疸初起: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者各等分。白酒煎服(《百草镜》)。②治肝硬化初期:鲜白英30~9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疥疮:白毛藤全草30~45克(干者24~36克)。和肥肉180克,酌加水煎,分两次吃下(《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风湿关节痛:排风藤30克,忍冬30克,五加皮30克。好酒1斤泡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妇女白带:白毛藤煎汁,烧小公或桂圆,连汁食(《浙江民间草药》)。⑥治小儿肝热:鲜白英15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现代临床用之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白英全草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

2岁以下每次2毫升,每日2次;4~12岁每次4毫升,每次2~3次;12岁以上每次4毫升,每日3~4次。白英全草含生物碱。白毛藤茎中含甾体生物碱,有蕃茄烯胺、澳洲茄胺和蜀羊泉碱等。叶中还有含量较多的α-苦茄碱和β-苦茄碱、较少的澳洲茄碱以及痕量的澳洲茄边碱。

β-苦茄碱有抗小白肉瘤-180的作用。叶中分离到一个甾体生物碱糖甙,水解后除得到番茄烯胺外,还有安心脱氢化合物番茄-3、5-二烯胺和小量的雅姆皂甙元。

叶中又含维生素C149.4毫克%~173.2毫克%。花序中含较多的甾体皂甙,主要是替告皂甙元和雅姆皂甙元,两者均有抗真菌的作用。

此外,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还发现有α-,β-和γ-蜀羊泉胺、γ-苦茄碱、替告皂甙元。根中含15α-羟基蜀羊泉碱、15α-羟基澳洲茄胺、15α-羟基番茄胺和15α-羟基番茄烯胺。药理作用:①抗肿瘤:蜀羊泉和红枣以1∶1混合制成煎剂、糖浆剂对小白鼠艾利希腹水癌及梭形细胞肉瘤的实体型及腹水型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对子宫颈癌有效。②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影响:根据溶血素及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蜀羊泉及红枣对促进机体的抗体形成,以及蛋白的合成有一定作用,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的免疫生物等反应。

此外,蜀羊泉碱均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上一篇:白毛夏枯草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