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05页(1207字)
内科病名。
亦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本病是眼、口腔、生殖器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具有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特点,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病因及发病机理:一为病毒感染,二为自身免疫,三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缺陷,四尚有胶原病学说、细菌感染学说和维生素缺乏学说等。总之,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复发性口腔溃疡为本病的早期表现,好发于唇、齿龈、颊和舌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直径2~3mm,边界清楚,上覆黄白色脓苔,周围红晕。外生殖器溃疡与口腔溃疡相似,但较深且易形成瘢痕,男性多发于阴囊、阴茎、尿道,女性多发于大小阴唇、子宫颈或阴道,肛门及会阴处亦是好发部位。眼部损害出现较晚,主要是虹膜睫状体炎、眼色素层炎、前房积脓、角膜炎、结合膜炎等,反复发作后可致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白内障及失明。皮肤损害有结节性红斑,痤疮样丘疹,脓疮等。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疼痛。消化道症状有恶心、腹痛、腹泻、腹胀、便血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有抑郁,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神经过敏、震颤、痉挛、复视、言语障碍、截瘫、偏瘫等。尚可见发热,全身不适以及心肝肺脾肾受累的症状。
西医治疗: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地松。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亦可用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也可用消炎镇痛剂如消炎痛,肠溶阿司匹林及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维生素B类。
中医病因病机:外感热病过程中,由于治疗失宜,湿热留滞;或外感湿热邪毒,迁延内郁;或饮食失调,湿热内蕴;或情志不畅,郁热生湿,湿热邪毒浸淫腐蚀口咽及下阴,致成溃疡,迁延不除,热毒伤阴,又可造成肝肾阴虚。若素体阳虚,外受寒湿,寒凝血瘀,湿溃皮肤粘膜,亦可造成口腔、下阴溃疡。
辨证施治:阴虚热毒:常见于急性发作者,以口腔溃疡为主,伴发热、头痛、目赤、下肢结节性红斑,关节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滋阴凉血、活血解毒,方用加减四妙勇安汤合导赤散。湿热下注:证见外阴溃疡,红肿疼痛,行走困难、伴脘腹胀闷、关节疼痛、神疲乏力、头面及躯干部位毛囊炎或脓疱,小便淋涩不畅、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二妙散加减。
寒凝血瘀:证见反复发作口腔及外阴溃疡,面色晦滞无华,食少倦怠、畏寒、下肢结节红斑紫暗,关节疼痛,下肢浮肿,舌暗胖,或见瘀斑、脉细涩。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桂枝茯苓丸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肝肾阴虚:证见溃疡顽固,经久不愈,伴午后潮热、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宜滋养肝肾,育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汤等加减。局部治疗:口腔溃疡者,用银花、菊花泡水漱口,外涂青吹口散,锡类散,冰硼散等。外阴溃疡者,用苦参、百部各15克,蛇床子30克,水煎外洗;或用1∶5000高锰酸钾水外洗,后涂黄连膏或青黛膏。
眼部损害者,可选用皮质激素和抗菌素类制剂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