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白僵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08页(1538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僵蚕,天虫,僵虫。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 L.的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而僵死的干燥全虫。用白僵病菌孢子接种在家蚕皮肤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使孢子发芽,侵入蚕体,因而发烧毙僵,形成僵蚕。

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

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

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

头部黄褐色,类圆形。足8对,呈突起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为光亮,外层为白色,显粉性,内有4个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咸。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味辛咸,性平。入肝、肺、胃经。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隐疹,丹毒,乳腺炎。

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①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1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②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2枚。

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③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

每服半钱,白梅茶清调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④治喉闭牙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1钱(《中藏经》)。

⑤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5分匕,日3服(《千金方》)。⑥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及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2钱,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⑦治风,遍身隐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⑧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僵蚕等分。

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3服(《千金方》)。⑨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烙)各1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

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1日3服。

⑩治重舌、木舌:僵蚕1钱,黄连(蜜炒)2钱。为末,掺之,涎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⑾下奶:白僵蚕末2钱。

酒调之,少顷以脂麻茶1钱热投之(《经验后方》)。现代临床用之治疗:①糖尿病;内服僵蚕丸,轻度患者每次1克,每日3次,中、重度每次2克,每日3~4次。②乳腺炎:将生僵蚕5钱,研成细末,用陈醋调匀,涂发炎部位及其周围,1日数次,保持湿润,直至肿块消散,一般症状缓解为止。

白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白僵菌的培养能合成大量草酸,吡啶-2,6-二羧酸,大量脂肪。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少量硬脂酸、棕榈油酸和α-亚麻酸。

白僵菌至少能分泌3种水解酶,即脂酶、蛋白酶和壳质酶,促进穿通受染幼虫表皮。并能利用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草酸铵、柠檬酸铵、酒石酸铵作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机氮化合物。

白僵菌还含白僵菌黄色素,在培养中的氮源枯竭时这种色素迅速积累;还能合成溶纤维蛋白酶。白僵菌除感染家蚕外,还侵袭玉米螟、蜡蛾幼虫,并从中分离出高分子量的昆虫毒素和环肽类昆虫毒物质白僵菌素。白僵菌还含甾体112-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醇水浸出液对小有催眠作用,小鼠口服0.5克/20克,皮下注射0.25克/20克,约等于50毫克/公斤苯巴比妥皮下注射的催眠效力。

由市售白僵蚕、蝉蜕等组成的合剂,能降低士的宁、戊四氮、可卡因、烟碱等引起小鼠惊厥的死亡数。人工白僵蚕煎剂亦有对抗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的作用。

白僵蚕药材

上一篇:白薯莨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