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草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27页(562字)
中药名。
见《岭南采药录》。别名:星拭草、寄色草、枝香草。
为菊科植物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L.)Less.的全草。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
茎直立,柔弱,少分枝,稍被毛。叶互生;具柄;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短尖,边缘有浅齿,基部狭楔尖,下延至叶柄,两面疏被毛;近枝端的叶较狭而小。
头状花序长约7毫米,宽约2.5毫米,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总苞片数列,锐尖,最外列较短;全部管状花,两性,约20朵,淡紫红色,花冠长于苞片2倍,先端5裂。瘦果圆柱形,长约2毫米,有线条,被毛,冠毛白色,多数。
花期全年。分布我国南部。本植物的根(伤寒草根)亦供药用,见专条。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
干燥全草,茎长约15~60厘米,粗约3~5毫米,绿褐色,有纵皱纹,被淡黄色茸毛,质硬。叶多皱缩,或脱落,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质脆。
茎顶带有头状花序,花冠黄棕色,或结有瘦果,呈圆柱形,灰褐色,冠毛多数,白色。产广东等地。
性凉,味淡。功能清热解毒,除湿。
治外感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疔疮肿毒。内服煎汤,9~15克(鲜者30~60克)。
外用:捣敷。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药理实验表明:种子可作驱虫剂;叶有弱的抗菌作用,但对疟原虫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