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延胡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36页(1741字)

中药名。

见《本草拾遗》。别名:元胡、玄胡索、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块茎。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块茎球形。地上茎短,纤细,稍带肉质,在基部之上生1鳞片。

基生叶和茎生叶同形,有柄;茎生叶为互生,2回3出复叶,第2回往往分裂不完全而呈深裂状,小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圆形或线形,长约2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对叶生;苞片阔披针形;花红紫色,横着于纤细的小花梗上,小花梗长约6毫米;花萼早落;花瓣4,外轮2片稍大,边缘粉红色,中央青紫色,上部1片,尾部延伸成长距,距长约占全长的一半,内轮2片比外轮2片狭小,上端青紫色,愈合,下部粉红色;雄蕊6,花丝连合成两束,每束具3花药;子房扁柱形,花柱细短,柱头2,似小蝴蝶状。果为蒴果。花期4月。

果期5~6月。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5~6月间当茎叶枯萎时采挖。挖取后,搓掉外面浮皮,洗净,分别大小,放入开水中烫煮,随时翻动,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及虫蛀。干燥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1~2厘米,表面黄色或褐黄色,顶端中间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或有疙瘩状凸起。

质坚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

无臭,味苦。主产浙江。东北辽宁等地产一种山延胡索,为同属植物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echt.var.amurensis Maxim.的块茎。在《本草》中最早提及的即为此种。

东北地区除上述品种外,所产的山延胡索,还有同属植物迷延胡索C.ambigua Cham.et Schlecht.和齿瓣延胡索C.remota Fisch,ex Maxim.的块茎。

江苏所产的苏延胡,为同属植物土延胡Corydalis hamosa Migo的块茎,药材直径0.5~1.2厘米,表面黄色至土黄色;断面黄白色,粉状,中间多已裂成空隙,品质较差,产量极小。延胡索: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醋延胡索:取净延胡索,用醋拌匀,浸润,至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或取净延胡索,加醋置锅内共煮,至醋吸净,烘干,取出,放凉。

(每100斤延胡索,用醋20斤)。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肝、胃经。功能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

孕妇忌服。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

为末。

每温酒或白汤下6克(《太平圣惠方》)。②治下痢腹痛:延胡索9克,米饮服之,痛即减,调理而安(《本草纲目》)。③治小便尿血:延胡索30克,朴消22克。

为末,每服12克,水煎服(《类证活人书》)。本品含多种生物碱,总量0.59%~0.74%。其中有:d-紫堇碱、dl四氢巴亭、原鸦片碱、l-四氢黄连碱、dl-四氢黄连碱、l-四氢非洲防己碱、d-紫堇鳞茎碱、d-海罂粟碱、d-隐品碱及去氢紫堇碱等。

延胡索乙素(dl-四氢巴马亭)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

去氢紫堇碱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药理实验表明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明显的止痛、催眠、镇静与安定的作用。②对胃肠道的作用:四氢掌叶防己碱对胃液分泌量没有显着影响,大量胃液酸度及消化力明显降低。对内分泌腺的作用:四氢掌叶防己碱能促进大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吸收、分布与排泄:小鼠口服四氢掌叶防己碱后吸收迅速完全,大鼠皮下注射1小时后主要分布于肺、肝、肾、脾及脂肪,而心、血液及脑中含量较少,此后内脏含量下降,脂肪中含量却增加。静脉注射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四氢掌叶防己碱小鼠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为102毫克/公斤。临床报道①用于局部麻醉:用延胡索加工提取制成0.2%延胡索碱注射液行局部麻醉。

②用于止痛。以初用时效果较为显着。副作用有月经减少、嗜睡、头昏、头痛等。

延胡索 1.植物全形 2.花 3.果实 4.种子

延胡索药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