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351页(224字)
病证名。
自汗证之一。指阳虚表疏,腠理不密,汗液自出者。
见《赤水玄珠·汗门》。多由阳气虚弱,腠理不密,阳不敛阴而致。
如《丹溪心法·自汗》谓:“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故阴虚阳必凑,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乘,发厥而自汗,故阴阳偏胜所致也。”症见自汗,动则加重,形寒肢冷,面色白,纳少便溏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治宜温阳固表。方选芪附汤、玉屏风散加味等。见自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