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766页(1919字)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
基源 为蛤蜊科蛤蜊属动物中国蛤蜊的贝壳。
原动物 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又名凹线蛤蜊(《中药大辞典》)。
形态 贝壳中等大,长椭圆形。壳质稍厚而坚硬。
一般壳长约50mm,壳高约为壳长的3/4,壳宽约为壳长的1/2。左右两壳相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稍靠前方。由壳顶向前,后边缘呈半圆形;腹缘弧形。小月面及楯面宽大,呈披针形。
壳表面有发达的壳皮,除壳顶外生长线极为显着,在中部和腹缘上方形成同心环形的凹线。以壳顶至腹缘有宽窄不同颜色各异的放射状色带。
壳顶光滑,蓝色,腹部黄褐色。壳内面粉白色,后背缘和凹陷部分微带蓝色。
铰合部主齿及侧齿均为片状。左壳主齿1枚,二分叉状,前、后侧齿单片;右壳主齿2枚,前、后侧齿双片。主齿后方为大而深的韧带槽,强大的内韧带纳于槽内。前闭壳肌痕稍大,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较小,三角形;外套痕粗而明显,外套窦深而钝。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海底,尤宜潮流通畅、海水盐度较高、海底为清洁的砂质环境。埋栖深度约100~300mm。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生药】:
采集 四季采捕,捕后置沸水中略烫,将壳与肉分开,晒干。
产于黄海、渤海的沿海地区。
鉴别 同“形态”。
加工炮制 将贝壳用强火煅红,放凉粉碎,备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贝壳主含贝壳硬蛋白和碳酸钙,另含Mn,Mg,Fe,Ti,Zr,Na,K,Sr,Ba及少量的Mo,Y,Ag,Ni等[1]。
贝壳用碱水解可得到牛磺酸(Taurine)[2]。
附 肉含水分84.4%,蛋白11.0%,脂质0.6%,糖1.8%,灰分2.2%,鲜的含0.01%氨基酸氮,干的含1.73%氨基酸氮。氨基酸含量较多的有甘氨酸、丙氨酸、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酸,而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较低[1]。
此外尚含琥珀酸、苹果酸[3]、珂黄质(Mactraxanthin)[4]、24-甲基胆甾-5,7,22-三烯醇(24-Methylcholesta-5,7,22-trienol)、24-亚甲基胆甾-5,7-二烯醇(24-Methylenecholesta-5,7-dienol)、24(Z)-24-亚乙基胆甾-5,7-二烯醇(24(Z)-24-Ethylidenecholesta-5,7-dienol)[5]、腺苷一磷酸、腺苷三磷酸、肌苷(Inos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等,鲜肉中尚分得三甲胺、甜菜碱(Betaine)、肉碱(Carnitine)和蛋白水解酶(Proteolyticenzyme)[1]。
肉蛋白质中含蛋氨酸亚砜(Methionine sulfoxide)[6]。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2 [2] CA 1986;104:75000z [3] CA 1986;104:87308u [4] CA 1983;99:3242k [5] CA 1983;99:173215w [6] CA 1981;95:21573r
。【药性】:
性味 《唐本草》:“咸,平”。
主治 ①《别录》:“主消翳膜及筋胬肉,并刮点之。” ②《唐本草》:“主目中翳,断血生肌。”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点眼。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圣惠方》:“治目生肤翳:马珂1g,白龙脑1.5g,白矾灰3g。同研如粉,每以铜箸取如米许点之。” ②《圣惠方》:“使黑面令白:马珂、白附子、珊瑚、鹰矢白等份,为末,每夜人乳调敷,旦以温浆水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