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蝗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954页(1429字)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

异名 红蚂蝗七(《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石螃蟹(《广西实用中草药选》),石蜈蚣、石棉、岩白菜(湖南、《新华本草纲要》),岩蚂蝗(湖南)。

基源 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的根。唇柱苣苔属全世界约130种;中国约有81种,其中药用植物21种。

原植物 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Didymocarpus fimbrisepalus(Hand.-Mazz.)Hand.-Mazz.]

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粗根状茎。

叶均基生;叶片草质,两侧不对称,卵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10cm,宽3.5~11cm,顶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斜宽楔形或截形,或~侧钝或宽楔形,另一侧心形,边缘有小或粗牙齿,上面密被短柔毛并散生长糙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侧脉在狭侧3~4条;叶柄长2~8.5cm,有疏柔毛。

聚伞花序1~4(~7)条,有(1~)2~5花;花序梗长6~28cm,被柔毛;苞片狭卵形至狭三角形,长5~11mm,宽1~7mm,被柔毛;花梗长0.5~3.8cm,被柔毛;花萼长7~11mm,5裂至基部,裂片披针状线形,宽1.5~3mm,边缘上部有小齿,被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长(3.5~)4.2~6.4cm,下部被少数柔毛,在内面上唇紫斑处有2纵条毛;筒细漏斗状,长2.5~3.8cm,口部粗0.8~1.4cm;上唇长0.7~1.2cm,下唇长1.5~2.4cm。雄蕊的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6cm处,长约1.3cm,在基部之上稍膝状弯曲,上部疏被极短的毛,花药长约4mm,基部被疏柔毛;退化雄蕊长约4mm,无毛;花盘环状,高约1mm;雌蕊长2.7~3cm,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柱头长约2mm,2裂。

蒴果长6~8cm,粗约2.5mm,被短柔毛。种子纺锤形,长6~8mm。

花期3~4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9卷.图版98.1-3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1000m山地林中石上或石崖上,或山谷溪边。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南部。。

【药性】:

性味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微苦,凉。”

功效 健脾消疳,清热利湿。

主治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内用止咳,治胃痛,痢疾,小儿疳疾。外用消肿止痛,接骨,治跌打。”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健脾消食,清热除湿。治小儿疳疾,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8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痛,肝炎,痢疾,肺结核咳血:蚂蝗七6~18g。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刀伤出血,无名肿毒,跌打损伤:蚂蝗七鲜根捣烂或用干根研粉调水外敷。”

食疗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编》:“治小儿疳疾:蚂蝗七,饿蚂蝗。煎水或蒸瘦肉吃。”

上一篇:蚂蚁花 下一篇:响叶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