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207页(1769字)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绊根草(《植物名实图考》),挽手(《分类草药性》),马根、马鞭子草(《湖南药物志》),铺地草(《云南中草药》),铜丝金(《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禾本科牙根属植物狗牙根的全草。狗牙根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2种,其中1种入药。

原植物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Panicum dactylon L.),又名咸沙草(海南),肠草(广西)。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绊根草,平野水泽皆有,俚医谓之堑久草,扁者白根有须者味甜可用。”所述符合本种。

形态 低矮草本,具根茎。秆细韧,常匍匐地面蔓延甚长,其节上易生不定根,直立部分高10~30cm,直径1~1.5mm,光滑无毛,有时略两侧压扁。叶鞘微具脊,无毛或有疏柔毛,但鞘口常具柔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线形,长1~12cm,宽1~3mm,常无毛。穗状花序在秆顶排成指状,长2~5(-6)cm,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长2~2.5mm,仅含1小花;颖具1脉,长1.5~2mm,或第二颖稍长,背部成脊而边缘膜质;外稃舟形,具3脉,背部明显成脊,脊上被柔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脉;鳞被上缘近截平;花药淡紫色;子房无毛,柱头紫红色。

颖果长圆柱形。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1分册.83页.图版25)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村庄附近、道旁河岸、荒地山坡。

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地。全世界温暖地区均有分布。。【化学】:

含粗蛋白质6.1%~14.7%,粗纤维28.5%~36.9%,木质素9.3%~11.4%,灰分3.7%~6.2%,Ca 0.29%~0.97%,P 0.15%~0.41%,Mg 0.08%~0.22%[1]。以及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棕榈酸[2]

参考文献 [1] CA 1964;61:9815e [2] CA 1963;59∶11887g

【药性】:

性味 苦、微甘,平。

①《滇南本草》:“温,微甘、微酸。” ②《分类草药性》:“微苦,平。”

归经 《滇南本草》:“入肝。”

功效 祛风,活络,解热,止血,生肌。

主治 风湿痿痹拘挛,半身不遂,劳伤吐血,跌打,刀伤,臁疮。 ①《滇南本草》:“走经络,强筋骨,舒筋活络。半身不遂,手足筋挛,痰火痿软,筋骨酸痛,泡酒用之良效。”“捣敷久远臁疮,生肌;敷刀伤,跌打损伤,止血收口,能接筋骨。” ②《分类草药性》:“治产后中风,疗风疾,消肿毒气。” ③《重庆草药》:“退火解热,生肌止血。治风湿,劳伤吐血,狗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手册》:“治牙痛:铁线草、南竹根、沙参各90g。煮瘦肉吃。”

单方应用 ①江西《草药手册》:“治糖尿病:铁线草30g,冰糖为引,水煎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吐泻:铁线草18g,水煎服。”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水肿:铁线草、桐树白皮各12g。水煎服。”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蛔虫:鲜铁线草30~60g,水煎服。” ⑤江西《草药手册》:“治臁疮长期不愈:铁线草、茅草嫩尖各15g,捣绒敷。”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泌尿道感染,咯血,吐血,便血,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荨麻疹,半身不遂,手足麻木,跌打损伤:铁线草30~60g,水煎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