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482页(569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豉母虫(《补缺肘后方》),打水虫(通称)。

基源 为豉虫科豉甲属昆虫豉虫的干燥成虫。中国仅此一种。

原动物 豉虫Gyrinus curtus Motsch.

形态 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

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

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

前肢长,中、后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991页.图4097)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于空中。

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

【生药】:

采集 夏季捕捉,处死,干燥备用。

【药性】:

性味 《本草拾遗》:“有毒。”

主治 《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上一篇:豉汁 下一篇:瓠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