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毛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607页(1066字)

【名称出处】:《峨眉药用植物》

【概况】:

异名 尾草、小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新凤尾草(《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基源 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狭叶凤尾蕨的鲜或干燥全草。

原植物 狭叶凤尾蕨Pteris henryi Christ

形态 植株高30~35cm。根状茎短,密被浅棕色披针形鳞片。

叶簇生,草质,二型;不育叶柄长4~8cm,禾秆色,光滑;叶片卵形,长6~25cm,宽5~20cm,先端尾状,单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1~3对,线形,长2.5~20cm,宽3~4mm,边缘有小尖齿,第1对常为2~4叉状深裂,侧脉二叉状;能育叶与不育叶圆形而较大;叶柄长5~10cm,叶片卵形成椭圆形,长10~30cm,宽6~20cm2,仅在不育部分有小尖齿,下部的2~4叉状深裂。孢子囊群线形,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囊群盖线形,全缘,膜质,灰白色。(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99页.4559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坡草地或灌木林下。

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根或茎叶。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苦、涩,凉。”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生肌。

主治 烫火伤,犬咬伤,刀伤,白带,淋浊,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忌内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狂犬咬伤:毛草、化稿树皮、杨梅树皮各6g,煎水外洗。并用猪毛草加酒捣烂外敷。”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猪毛草、酸迷迷、糯米菜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烫伤、狂犬咬伤:猪毛草适量捣烂外敷。”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烫伤:猪毛草焙干为末,油调外敷。”

上一篇:猪毛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