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葶苈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23页(653字)
【名称出处】:《中草药》
【概况】:
异名 毛萼葶苈(《青藏高原药物图志》)。
基源 为十字花科葶苈属植物喜山葶苈的全草。
原植物 喜山葶苈Draba oreades Schrenk,又名石波菜(陕西),希王拉普(藏名)。
形态 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高2~10cm。根状茎多分枝,下部宿存有鳞片状枯叶,叶基生,呈莲座状,偶有互生,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6~25mm,宽2~4mm,全缘或有锯齿,下面和叶缘有单毛、叉状毛或少数分枝毛。花葶高5~8cm,被长单毛、叉状毛和分枝毛,无叶或偶有1叶。总状花序,有花8~12朵,密集近头状,花时疏松;萼片4,长卵形,背面有单毛;花瓣4,黄色,倒卵形,长3~5mm。短角果卵形或短宽卵形,长4~6mm,宽3~4mm。种子褐色,卵圆形,长约1mm。花期6~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1页.图183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0~5300m的高山岩石边及高山石砾沟边裂缝中。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辛、平。”
功效 助消化,消炎,解肉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