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针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75页(1095字)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白棘(《本经》),棘刺(《别录》)。

基源 为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皮刺。

原植物 酸枣Ziziphus jui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

余项参见“酸枣”条。。【药性】:

性味 《本经》:“味辛、寒。”

功效 消肿,消脓,止痛。

主治 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

①《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 ②《别录》:“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腰痈,喉痹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煎汁涂或研末鼻。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吹鼻散(《圣惠方》)治小儿一切疳:棘针、瓜蒂各等份。

捣细罗为散,每用黍粒大,吹入鼻中,日2度佳。 ②《圣惠方》:“治头风疼痛:倒钩棘针49个(烧存性),丁香1个,麝香3g。为末,随左、右塞鼻。” ③《古今录验方》:“治疔肿:曲头棘针400枚,橘皮90g。上2味,以水600ml,煮取100ml,服30ml。涂肿亦得。

单方应用 ①《圣惠方》:“治小儿喉痹:棘针烧灰,水眼1.5g。” ②《子母秘录》:“治小儿天风口噤,乳不下:白棘烧灰,水服3g。” ③《千金方》:“治诸恶肿失治有脓:烧棘针作灰,水服之,经宿头出。” ④《外台秘要》:“治尿血:棘针60g。水600ml,煮取400ml,分3服。” ⑤腐棘刺漱汤(《小品方》)治齿虫:腐烂棘针200枚(即是枣木刺根落地者)。

以水400ml,煎取200ml含之,每日4~5次,以瘥为度。。【医药家论述】:

刘若金《本草述》:“《准绳》治溲血,有鹿茸丸,用棘刺逐队于诸补剂中,且有桂、附,是则《别录》所云疗丈夫虚损云云,非无据也。第如《本经》之治,仍以溃脓止痛决刺结为先者,得非此味补益,乃有为之前导而致其功乎?是则行而补者,在诸药味中,或未有如斯之兼善也。惟是白棘、棘针,在《别录》主治,若有稍别,更当以寇氏之说明之。”

上一篇:棘豆根 下一篇:棘刺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