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336页(3161字)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样风团块损害,发病骤然,瘙痒剧烈,消退迅速,退后不留痕迹。其水肿主要发生在真皮浅层,也可侵及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而引发腹痛及呼吸困难。依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两类,临床上尚有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如寒冷性荨麻疹等)。

本病中医称“风疹块”,又称“隐疹”(疹块时隐时现)。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皮肤腠理不固,或有胃肠湿热,又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或食、虾、蟹、蛋、甜酒等可动风的发性食物;或由于食滞、虫积、药物等均可致病。此类患儿在临床上可表现为风热型、风寒型或胃肠湿热型。若患儿平素体弱,阴血不足;或久病耗血伤阴,血虚生风;或复感外风而反复发作者,临床则表现为气血两虚型。以上各型的病机,均始于风,“风性善行而数变”,故本病以皮疹、瘙痒、突起突消、发无定处、此起彼落为特点。

【辨证论治】

(一)风热型 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证候〕疹块鲜红,可连接成片,皮肤灼热,瘙痒不宁,突起突消,发无定处,遇热加剧,受风尤甚,可伴有发热,微恶风,咽喉红痛,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一〕银翘散(见第六章上感节)去豆豉、芦根,加防风、蝉蜕、僵蚕。

〔按语〕方中银、翘、、桔、草清热解毒;荆、防、薄、牛解表祛风;竹叶清热利尿;蚕、蝉祛风止痒,疏散风热。热重者可加生石膏、栀子。

〔方药二〕消风散(见本章湿疹节)。

〔按语〕本方消风散热,方解见本章第十一章湿疹节。热重加生石膏、知母,风重加蕲(属血肉之品,祛风力强)。本方与处方一相比,本方偏于消散风热,而处方一偏于祛风解毒。

(二)风寒型 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证候〕疹块淡红或较白,瘙痒不宁,发无定处,遇风寒即发,遇暖则消,冬重夏轻,严重者遇冷后暴露部位发生水肿;或伴低热、头痛、腹痛和关节痛。舌苔薄白。脉迟缓。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见第六章上感节)去柴胡、前胡,加白鲜皮、蝉蜕。

〔按语〕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祛风胜湿,方解见第六章上感节。加用鲜、蝉祛风止痒。

(三)胃肠湿热 多见于急性荨麻疹伴有消化道症状者。

〔证候〕发热,瘙痒,神疲纳呆,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口渴舌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有力。

〔治法〕祛风解表,通腑泻热。

〔方药〕荆防通腑泻热方。

【歌诀】 荆防通腑泻热方,大黄连栀滑草襄,

归芎芍茵苍楝苦,延胡止痛此方良。

〔按语〕此型胃肠湿热较重,本方以通腑泻热为主。方中荆、防、翘解表发汗,使热从汗而解;大黄通便,使实热从下而出;栀、滑、茵清热利尿,使里热从小便而出;芎、归、芍养血和营祛风;草、苍健脾燥湿;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延、楝理气止痛。腹泻者去大黄加炒黄芩。

(四)气血两虚(血风型)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证候〕病程长,时发时止,反复发作,发则皮疹成块、甚痒,色淡红,心烦,口鼻干燥,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尖红。脉细数。

〔治法〕养血活血,疏散风邪。

〔方药〕四物荆防汤加味。

【歌诀】 归芎芍地四物汤,荆防芪首更合方,

养血活血散风邪,隐疹血虚用之良。

〔按语〕本方为四物汤加荆、防、芪、首而成,为我们临床经验方。方中四物加首乌养血活血,生黄芪固表托里,荆、防辛温祛风。慢性荨麻疹顽固不愈者,除养血活血外,应加①~④,以加强祛风作用。方中全蝎为研末吞服剂量。

【单验方】

1.小胡麻汤 湖南长沙及上海、山东等地应用此方,认为对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药物组成是:小胡麻(亚麻子)、威灵仙、苦参、首乌、石菖蒲、甘草各3~10g(小儿量)。每日1次,煎服。

2.白浮麻汤 可用于急、慢性荨麻疹。药物是:白蒺藜3~10g,浮萍5~10g,麻黄1~4g,蝉蜕、僵蚕各2~5g,地肤子、苦参、生薏苡仁各4~10g,甘草3g。每日1剂,煎服。

3.外洗方 蛇床子20g,苦参、土茯苓、食盐各30g,白鲜皮15g,荆芥、明矾各12g,花椒6g。煎水外洗。

4.五虫汤与十皮饮 对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可在辨证方中加用五虫汤(蝉蜕、地、僵蚕、全蝎、蜈蚣),或单用十皮饮(白鲜皮、牡丹皮、桑白皮、赤苓皮、土槿皮、地骨皮、五加皮、冬瓜皮、干姜皮、大腹皮)。

5.三净汤 为江苏省名中医邹锡听经验方。用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药物组成:麻黄10g,川黄连9g,蝉蜕15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紫背浮萍20g。全方寒温并用,表里双解。若辨证偏热者可加赤芍药、牡丹皮,偏寒者加桂枝,痒甚者加蛇蜕(或蕲蛇)、凤凰衣。煎煮时,水沸后文火煎10分钟即可。偏热者冷服,偏寒者热服,一般温服。

【体会】小儿荨麻疹常因食物、吸入物、寄生虫、药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等所致。春、夏季多并发于感染(如上感、扁桃体炎),常伴有热象,故以风热型多见,银翘散加减可奏效。风寒型则多见于冬季,为遗传性或获得性,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小儿胃肠湿热型亦不少见,应治以祛风解表、通腑泻热。临床上小儿顽固性荨麻疹并不少见,必须坚持服益气养血、活血祛风药,中医称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虚者补血活血后,常获良效。我们应用以上各方辨证施治,并除去病因,给予清淡饮食,曾治愈数例顽固性荨麻疹。总之,本病主要表现为风的证候,治疗以祛风为主,再根据寒热虚实之不同,进行辨证施治。荨麻疹重症可发生喉部水肿、呼吸困难,可突发大量皮疹伴血压下降,或出现严重腹痛、腹泻,对此类重症则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