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76页(1604字)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苏(《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

基源 为科牛属动物黄牛或牛科山属动物山羊的乳汁经提炼而成的酥油。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山羊Capra hircus L1nnaeus

形态 黄牛,参见“牛黄”条。

山羊 身长100~120cm,头长,耳大,吻狭。雌雄兽皆有角,雄性角较大,尖端略向后弯,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中空。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灰、黑或黑白相杂等多种。(图见《中国动物药》.505页.图489)

生境与分布 为饲养之家畜。

中国各地均有饲养。

。【生药】:

制法 土法加工系将乳汁装在牛皮口袋内或其他容器内,不断摇动,使油乳分开后,取其油脂即成。

【药性】:

性味 ①《别录》:“微寒。” 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味甘,微寒。” ②李杲《食物本草》:“白羊酥,味甘,微寒。牦牛酥,味甘,平。

归经 《四川中药志》:“牦牛酥,入肝、脾、肺、肾、大肠、小肠六经。”

功效 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

主治 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

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 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 ③《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咳、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 ④《纲目》:“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 ⑤《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踠跌血瘀。”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肺痿咳喘,止吐血,止消渴,缩小便,及泽肌肤。”

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冲,15~30g;或入膏、丸。外用:涂摩。

使用注意 ①《本经逢原》:“脾胃虚滑者禁用。” ②《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杏仁煎(《延年方》)治气嗽:杏仁30g(去尖、皮、两仁者,研滤取汁),酥45g,白蜜45g。

以水600ml,研滤杏仁,纳铜铛中,煎可减半,纳酥、蜜,煎20沸,纳贝母末1.3g,紫菀末1g,甘草末(炙)0.3g,更煎搅如稀糖,1服20g,日3夜1服,以咳嗽止为度。忌蒜、肉。 ②《必效方》:“治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莨菪0.7g(以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焙干,炒令黄黑色),酥1子许,大枣7枚。上3味,铛中煎令酥尽,取枣去皮食之,每日2次。

单方应用 ①《圣惠方》:“治蜂螫:酥涂之。” ②《圣惠方》:“治恶虫咬:酥和盐涂之。”

。【医药家论述】:

①汪机《本草汇编》:“酥、酪、醍醐,大抵性皆润滑,宜于血热枯燥之人,其功亦不甚相远也。”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凡一切药用酥炙者,取其润燥,兼能益精髓,补血脉,又有渗入骨内使骨易糜之功。”

上一篇:酢浆草 下一篇:硬水黄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