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122页(1146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狸豆(《纲目》),巴山虎豆、鼠豆(《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豆科黎豆属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
原植物 头花黎豆Stizolobium capitatum(Sweet)O.Ktze.
历史 本品始见于《尔雅》郭璞注,云:“,今虎豆,缠蔓林树而生,荚有毛刺”,《本草拾遗》载:“黎豆生江南,蔓如葛,子如皂荚子,作狸首文,故名黎豆。”《纲目》载:“狸豆野生,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纹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紫色,状如扁豆花,一枝结荚十余,长三、四寸,大如拇指,有白茸毛,老则黑而露筋,宛如干熊指爪之状,其子大如刀豆子,淡紫色,有斑点如狸纹。
”以上描述与本品相符。
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体被疏柔毛。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长6.5~9.5cm,宽4~7cm,先端圆,有细尖;小托叶刚毛状。头状花序具短梗,花呈簇状着生于叶腋;花萼钟状,二唇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花冠深紫色,长2.5~3cm;二体雄蕊(9∶1);花柱丝状,通常披短柔毛。荚果深棕色,长约9cm,密被银灰白茸毛。
种子2~5粒,长圆形,长约1.4cm,直径0.6cm;表皮白色、灰色或带紫色,具灰色或黑色斑纹。
花期6~7月,果期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18页.5491条图)
生境与分布 安徽黄山有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荚壳,晒干。
【化学】:
种子含L-3,4-二羟基苯丙氨酸(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1]、以及左旋多巴[2]。
参考文献 [1] CA 1948;42:7384g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85
【药性】:
性味 甘、微苦,温。
有小毒。
归经 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 温中,益气。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狸豆野生,……煮去黑汁,同猪鸡肉再煮食,味乃佳。”“多食令人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