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277页(1159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鳣(《诗经》),含光、蜡鱼(《临海异物志》,黄鱼(《尔雅》郭璞注),阿八儿忽鱼(《饮膳正要》),颊鱼(《医学入门》),玉版鱼、鲟鱑鱼(《纲目》)。
基源 为鲟科鳇属动物鳇鱼,药用其肉。
原动物 鳇鱼Huso dauricus(Georgi)
形态 体长约2m,最大的长可达5m以上。
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
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
左右鳃膜向膜面伸展,彼此愈合。全体被纵列的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背骨板1行,较大,10~16块,位于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连尾鳍。背、腹侧骨板各2行,背侧骨板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之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臀鳍26~36;其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
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5751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河流的中下层。
产卵于河道的砂砾底上。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嫩江、乌苏里江、兴凯湖。
。【药性】:
性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 ②《食物本草》:“味甘,平。有小毒。”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太阳、厥阴经。”
功效 益气补虚,壮筋骨,长气力。
主治 ①《食物本草》:“主利五脏,肥美人。” ②《医学入门》:“醒酒。” ③《随息居饮食谱》:“补虚,令人肥健。”
使用注意 ①《食物本草》:“多食,难克化。” ②《食疗本草》:“发诸气病,不可多食。亦发疮疥,动风。” ③《纲目》:“服荆芥药,不可食。” ④宁原《食鉴本草》:“食多生热痰。”。【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鳣鱼白术陈皮汤(《食疗本草》)用于营养不良,脾虚气弱,体倦少食,便溏腹泻等:鳣鱼60g,白术、山药、陈皮各10g,加水煎服。
食疗 炖鳣汤(《食疗本草》)用于脾胃虚弱或营养不良,形瘦体弱,少气乏力等:鳣鱼肉500g,切块,加水适量,小火炖至烂熟,加少许姜、花椒、食盐调时,分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