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芒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29页(860字)

【名称出处】:植物分类学报

【概况】:

基源 为里白科芒萁属植物大芒萁的嫩苗(株)及髓心。

芒萁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6种。

原植物 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又名大羽芒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形态 植株高1~1.5cm。根状茎红棕色,细长而横走,木质,被成簇棕色伏生的长毛。

叶革质,远生,相距8~10cm;叶柄长达80cm;叶轴3~4次两叉分枝;分叉处的休眠芽卵形,长17~22mm,边缘具规则粗牙齿;除末回叶轴外,在各回分枝两侧均有1对托叶状的长圆状披针形的羽片,长14~23cm,宽4.4~13cm羽状深裂;末回羽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8~12cm,羽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披针形,长4~10cm,宽8~10cm,边缘全缘波状;侧脉每组有小脉5~7条。孢子囊群生于中脉两侧,排列成2~3列。(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30页.图26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600~1400m的疏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南部、云南南部。

【药性】:

性味 微甘,平。

功效 解毒,止血。

主治 蜈蚣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蜈蚣咬伤:大芒萁30g煎服,并取适量鲜苗捣敷患处。” ②《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外伤出血:大芒萁晒干研末外敷,或取鲜苗捣敷伤口。” ③《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鼻出血,大芒萁髓心15g,煎服。”

上一篇:大地棕根 下一篇:大过路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