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珊瑚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41页(869字)
【名称出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红山茄(浙江)。
基源 为兰科山珊瑚属植物山珊瑚的全草或果实。山珊瑚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 山珊瑚Galeola septentrionalis Reichb.f.
形态 腐生兰。茎直立,肉质而硬,高40~100cm;根状茎粗大,横走,被互生鳞片。
茎上部分枝,密被褐色短毛,有散生的鳞片叶。鳞片状叶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1~1.5cm;总状花序集成一大圆锥花序;苞片长3~5mm;花多数,直径约2.5cm,黄褐色,顶端带红色,有短梗;萼片长椭圆形或狭长披针形,长约2.5cm,宽4~6mm,外被褐色短毛;花瓣与萼片同形而稍短,无毛;唇瓣广卵形,顶端钝,直立,肉质,较萼片稍短,黄色,内面有鸡冠状线条,边缘细裂。
蒴果,长6~8cm,径1~2cm。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602页.图160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深山阴地杂木林下。
分布于浙江。
。【化学】:果实中含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酯、对羟基苯甲醇葡萄糖甙(即天麻素)、(S)-(-)-2-异丙基苹果酸钠、天麻素-(S)-(-)-2-异丙基苹果酸钠、双天麻素-(S)-(-)-2-异丙基苹果酸酯。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95
【药性】:
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
主治 淋病,疥疮,惊痫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炒黑研末,茶油调敷。
上一篇:山泽兰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