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529页(8105字)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怀膝(河南),山苋菜(山西),白牛膝(浙江)。

基源 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的根。牛膝属全世界约15种;中国约3种、4变种。

原植物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又名牛膝(《中国植物志》)。

历史 牛膝始见于《本经》,列为上品。

《别录》载:“生河内川谷及临朐”“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可见牛膝很早就产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图经本草》载:“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及牛膝状。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

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所述及图均指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

根圆柱形。茎有棱角,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节部膝状膨大,分枝对生。

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尾尖,长4.5~12cm,两面有柔毛;叶柄长0.5~3cm,有柔毛。花两性,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后总花梗伸长,花向下折而贴近总花梗;苞片宽卵形,顶端渐尖;小苞片贴生于萼片基部,刺状,基部有卵形小裂片;花被片5,绿色;雄蕊5,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顶端平圆,波状。胞果长圆形,长2~2.5mm。

种子长圆形,长约1mm,黄褐色。

花期7~9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08页.图121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除中国东北外广布全国。

朝鲜、越南、原苏联、印度、菲律宾、来西亚及非洲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种植。

种子繁殖,于6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按33cm行距开浅沟条播。播前种子需用20℃温水浸种24小时,取出沥干后播下。每亩用种量500g。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分次间苗,以株距13~15cm定苗。定苗后,或用人畜粪水或尿素追肥1~2次,如植株秆长,可行打顶控制,以利根部生长。

雨季需及时排水。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穴;白锈病、叶斑病,可喷1:1:1000波尔多液。

红蜘蛛、棒象、尺蠖,均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采集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根须、泥沙、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药材主产于河南武陟、温县、孟县、博爱、沁阳、辉县等地。

鉴别

性状 根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

长15~6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纵皱纹,有横长皮孔及侧根痕。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角质样,中央有细小黄白色木心,周围有数轮维管束小点。气微而特殊,味微甜涩。以条粗长、皮细、色灰黄者为佳。

显微 根(直径约8mm)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

中柱占根的大部分,有多数维管束(三生构造),断续排列成2~4轮,最外轮的维管束较小,有的仅1~数个导管,以内3轮的维管束较大,木质部主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导管木化,有的导管腔内含侵填体,木纤维微木化。少数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根中央的次生木质部集成2~3叉状,初生木质部2~3原型。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87) 粉末:淡棕黄色,微有香气,味微甘而带苦涩。

①木纤维成束,或与导管伴着,末端斜尖,直径13~20μm,壁较薄,非木化,纹孔稀疏,孔沟不明显或部分可见。 ②草酸钙砂晶较少,充塞或散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约至7μm。

③具缘纹孔导管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80μm,壁非木化,具缘纹孔互列,少数两个并列,有的纹孔口超出纹孔缘;导管旁木薄壁细胞连珠状增厚。(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4)

理化 ①牛膝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40分钟,放置,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冋流水解1小时,将水解液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石油醚(60~90℃)20ml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溶解,制成每1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CMC板上,以氯仿-甲醇(40∶1)为展开剂,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展距15cm,喷以5%磷钼酸的乙醇溶液,于110℃加热约10分钟,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1)。

②不同产地牛膝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5g,置100ml锥形瓶中,加8mol/L硫酸溶液50ml,直火加热,回流30分钟,趁热抽摅,水解物加石油醚50ml,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弃去残渣,回收石油醚,蒸干,加乙醇5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20.1)为展开剂,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展距15cm,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并喷以5%磷钼酸乙醚溶液,于110℃加热10分钟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2)。

③牛膝栽培品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2g,按“①”项下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3A)。另取样品粉末10g,加乙醇150ml,用索氏提取器提取5小时后浓缩至约15ml,加沸水60ml并煮沸5分钟,取出冷却,用正丁醇分次提取至正丁醇层无色,合并正丁醇液,减压回收正丁醇至干,残渣加正丁醇溶解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4∶1)为展开剂,以脱皮甾酮为对照,展开后,125℃烘3分钟,趁热喷20%对-甲基苯磺酸,再于125℃烘3分钟,趁热喷茴香醛-冰醋酸-硫酸(0.5∶50∶1)显色,脱皮甾酮斑点显黄绿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3B)。 ④牛膝不同存放、不同加工品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75%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残渣加水用乙醚提取后,弃去乙醚液,水溶液用正丁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点于层析纸上,以乙酸乙酯-乙醇(41)为展开剂。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展开后,置紫外光灯(254mm)下检视。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5) 2)取样品粉末5g,按“②”项下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6)

加工炮制 常见炮制品有牛膝片、酒牛膝、盐牛膝等。 ①切段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残留芦头、切段,晒干。 ②牛膝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芦头,切厚片,低温干燥。 ③酒牛膝 取牛膝片或段,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牛膝片或段100kg,用黄酒10kg。 ④盐牛膝 取牛膝片或段,加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稍带焦斑,取出放凉。每牛膝片或段100kg,用盐2kg。此外,牛膝尚有麸制、炒制、制炭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走油。酒牛膝应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皂甙、甾类、寡聚糖和有免疫活性的肽多糖[1]

三萜皂甙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葡萄糖醛酸等[2]。甾类有蜕皮甾醇Ecdysterone与牛膝甾醇Inokosterone[3,7]、β-谷甾醇、豆甾醇。其它尚含β-香树脂醇、氨基酸、琥珀酸、钾盐等[4]

水溶性寡糖(Abs)是由六个葡萄糖残基和三个甘露糖残基组成,有显着的免疫增强活性[5]

肤多糖ABAB,分子量2.3×104,是由D-葡萄糖酸、D-半乳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L-李糖以分子比122∶3∶1∶1组成,ABAB中的肽含量为24.7%,主要有甘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和丝氨酸[1]。 根和枝芽中尚含生物碱Achyranthine[6]

参考文献 [1]药学学报 1990;25(7):526 [2]中药通报 1988;13(20):37 [3]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4):210 [4]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0 [5]化学学报 1989;47;(6):621 [6]CA 1981;94:2735d [7]药学杂志(日) 1971;91:916

。【药理】:

①抗炎、抗菌作用 牛膝根200%提取液,分别以0.5ml/20g和1.0ml/20g剂量注射于小鼠背部皮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0min后,各组在左耳均匀涂布复方巴豆油致炎剂0.05ml,4.5h后,断颈处死,按常规方法计算抑制率。

结果表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另用20只大鼠,在后足跖sc2.5%甲醛0.1ml致炎后,ip牛膝200%提取液16.6mg/(kg·d),连注6次,2h后,测定结果,肿胀均值,试验组为0.249±0.43(ml,x,±SE),对照组0.371±0.065(ml,X±SE),p<0.05。

抗菌作用,小鼠ip牛膝200%提取液16.6mg/kg,4h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10-20.5ml/只,过4h后,再以同一剂量ip牛膝提取液,对照用生理盐水,结果牛膝体内抗感染作用不明显。体外抑菌作用,按管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进行试验。

结果,对“金葡”和“溶链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稀释度以1∶20为宜。在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实验中,小鼠sc牛膝200%提取液0.15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在对小鼠ip0.15ml牛膝200%提取液,观察小鼠对红细胞吞噬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p<0.01)。牛膝对正常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表明牛膝抗菌作用不明显,但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如预先给药时,次数多,时间长,则效果好,这与临床用牛膝煎剂治疗喉炎时采用频饮方法是一致的,实验亦表明其抗炎作用并非通过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激素所致,可能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小鼠巨噬细胞系统对细菌的吞噬作用[1]

②镇痛作用 采用小鼠甲醛致病模型筛选牛膝镇痛作用,剂量范围为1~10g/kg,计算ED50和ED95,结果4种不同产地(河南、江苏,河北,山东)牛膝中,以河南怀牛膝起效时间最快,大部分小鼠在注射甲醛后10min内脚着地,接触地面,其它产地的牛膝均需20min后才出现[2]。 ③对动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以子宫收缩曲线下面积为统计指标,观察牛膝总皂甙对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发现牛膝总皂甙在0.125~010mg/ml浓度时,可使其产生浓度依赖性收缩。主要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子宫收缩面积高峰前移,在0.5mg/ml浓度时,对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大鼠离体子宫均有明显兴奋作用。但对幼龄子宫作用最弱,对晚孕子宫作用最强。

牛膝总皂甙0.5mg/ml局部给药对未孕、中孕家免在体子宫均有明显兴奋作用[3]。怀牛膝苯提物50mg/kg和80mg/kg给小鼠ig,呈明显抗生育和抗着床、抗早孕作用,其氯仿提取物80mg/kg和120mg/kg ig对小鼠有明显抗生育和抗早孕作用,但无明显的抗着床作用[4]

④其它 怀牛膝有短暂的降压作用,水煎剂可使血液粘度下降,血凝加快,并有恢复肾功能,消除蛋白尿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5]

毒性 牛膝煎剂,小鼠LD50为146.49g/kg。

亚急性毒性:煎剂60g/kg每天ig小鼠1次连续7d,观察2wk,体重、血象、肝肾功能、主要脏器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发现显着差异[5]

参考文献 [1]中药通报 1988;13(7):44 [2]中成药 1989;11(10):29 [3]中草药 1987;18(4):17 [4]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88;9(2):119 [5]中药材 1987;(3):56 [6]药学通报 1988;23(11):666。

【药性】:

性味 甘、苦、酸,平。

①《本经》:“苦,酸。” ②《别录》:“酸,平。” ③《本草正》:“苦、甘,气微凉。” ④《中药志》:“苦、酸,平。”

归经 肝、肾经。 ①《纲目》:“足厥阴、少阴。” ②《本草汇言》:“入足三阴经。”

功效 散瘀血,消痈肿,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 淋病,尿血,闭经,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⑥张元素:“强筋。” 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癫、血风、牛皮癣。” 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痿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疸恶疮。” ⑿《中药志》:“生用治经闭癥瘕,淋痛尿血,痈肿,难产,胞衣不下,又能引药下行;熟用治肝肾亏虚,腰膝酸痛,或痿弱无力。破血下降有川牛膝,补益肝肾用怀牛膝。” ⒀《全国中草药汇编》:“生用散瘀血,消痈肿;酒制补肝肾,强筋骨。生用治咽喉肿痛,高血压病,闭经,胞衣不下,痈肿,跌打损伤;酒制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四肢不利,风湿痹痛。” ⒁《中草药学》:“下肢风湿性关节痛,尿路结石,血尿,经闭,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萤火、龟甲、陆英。畏白前。” ②《本草品汇精要》:“妊妇不可服。” ③《本草经疏》:“经闭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④《本草通玄》:“梦遗失精者,在所当禁。” ⑤《本草正》:“脏寒便滑,下元不固者当忌用之。” ⑥《药品化义》:“若泻痢脾虚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⑦《本经逢原》:“其性虽下行走筋,然滑利之品,精气不固者,终非所宜。” ⑧《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乳香,治五淋。

②配赭石、骨、牡蛎,治脑充血。

方选和验方 ①万病丸(《三因方》》治室女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升,发热往来,下痢羸瘦,皮为血瘕:干漆(任细,炒令烟尽)、牛膝(酒浸1宿)各48g(为末)。生地黄144g,取汁,慢火熬。

丸如桐子大。空腹,米饮或温酒下2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药。 ②《本草汇言》:“治鹤膝风:牛膝、木瓜、五加皮、骨碎补、金银花、紫花地丁、黄柏、萆薢、甘菊根。水煎服。” ③《太平圣惠方》:“治风湿痹,腰痛少力:牛膝30g(去苗).桂心0.9g,山茱萸30g。上述药,捣细罗为散。

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6g。” ④牛膝通瘀饮(陕西中医 1990;(5))治肾及膀胱病症:牛膝(虚用怀牛膝、实用川牛膝)50g,茯苓、泽泻、王不留行、益母草、白茅根各30g,生黄芪15g。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情减量。

⑤牛膝甘草汤(《四川中医》 1987;(9))治麻疹合并喉炎:牛膝20g,甘草10g,加水150ml,煎至60ml备用。每次4~6ml,20~40分钟1次,口服。 ⑥三妙丸(《疮疡证治》)治下肢丹毒:牛膝、黄柏、苍术各250g,研末和匀,冷开水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g,每日3次。 ⑦湖北中医杂志 1991;(5):“治急性缺血性中风:牛膝、僵蚕、半夏、白芍、赤芍、天麻、钩藤、鸡血藤各15g。水煎服。” ⑧《纲目》:“治喉痹、乳蛾:新鲜牛膝根60g,艾叶7片。捣,和人乳,取汁灌入鼻内,须臾痰涎从口鼻出。无艾亦可。” ⑨《陈日华经验方》:“治痈疖已溃: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约2cm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60g,捣,(敷)其上,随千随换。” ⑩《经验后方》:“治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牛膝150g,细锉,为末,生地黄汁1000ml,浸,昼曝夜浸,汁尽为度,蜜丸桐子大,空心温酒下30丸。”

单方应用 ①《梅师集验方》:“治金疮痛:生牛膝捣敷疮上。” ②《肘后方》:“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牛膝60g并叶,不以多少,酒煮饮之。” ③《千金方》:“治风瘙隐疹,骨疽,癞病及:牛膝为末,酒下6g,日3。”

食疗 ①《肘后方》:“治口中及舌上生疮,烂:牛膝酒渍含漱之,无酒者空含亦佳。” ②牛膝酒(《纲目》)治痿痹,补虚损,壮筋骨,除久疟:牛膝煎汁和曲米酿酒,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之。

③湖北中医杂志 1985; ④治坐骨神经痛:牛膝、鸡矢藤、黄芪、当归各30g,防风,寻骨风各15g,蹄筋1对。上药加水2000ml煎1小时,取药液800ml。将猪蹄筋切成约2cm长,置入同煮至熟,吃蹄筋喝汤。”。【医药家论述】:

①朱震亨:“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风在下者,宜加用之。” ②李时珍《纲目》:“牛膝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内痛、足痿、阴消、失溺、久疟、伤中少气诸病,非取其补肝肾之功欤。其治癥瘕、心腹诸痛、痈肿恶疮、金疮折伤、喉齿淋痛、尿血、经候胎产诸病,非取其去恶血之功欤。” ③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伸,或腿痿不能任地。兼治女子月闭血枯,催生下胎。又善治淋疼,通利小便,此皆其力善下行之效也。然《别录》又谓其除脑中痛,时珍又谓其治口疮齿痛者何也?盖此等证,皆因其气血随火热上升所致,得重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是以能愈也。

愚因悟得此理,用以治脑充血证,伍以赭石、龙骨、牡蛎诸重坠收敛之品,莫不随手奏效,治愈者不胜纪矣。

为其性专下注,凡下焦气化不固,一切滑脱诸证皆忌之。”

上一篇:牛靥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