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603页(1404字)

【名称出处】:《嘉祐本草》

【概况】:

异名 巨喙乌、大嘴乌(《禽经》),黑老鸦(《滇南本草》),老鸦(《痘疹论》)。

基源 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肉。

原动物 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

历史 乌鸦首载于《嘉祐本草》,谓:“治瘦、咳嗽,骨蒸劳,小儿痫。”《图经本草》有治急风的记载。《日用本草》也收载了本品。

李时珍曰:“乌鸦大嘴而性,贪鸷,好鸣。”据李时珍的描述可知,古代所用乌鸦乃今日的大嘴乌鸦。现代文献《中药大辞典》《四川中药志》。《吉林中草药》等书均收载了本品。

形态全身纯黑。

除头顶、后颈和颈侧外,上体多少具绿蓝色光辉,下体不显光辉。嘴粗大,嘴基被羽。嘴、脚和爪均为黑色。

跗跖后缘呈棱状,后列鳞联成整片,后爪比中爪大。体长约53cm,翼长36cm左右。

生境与分布 常见于田野、沙滩、屋旁。

杂食性。分布于中国各地。

除此种外,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 Linnaeus。

小嘴乌鸦Corus corone(Linnaeus)。寒乌Corus monedula(Linnaeus)的肉也同等入药。

秃鼻乌鸦可从其嘴基裸出的灰白色皮肤而与其它种相区别。

小嘴乌鸦嘴形较尖细,与大嘴乌鸦显然不同。寒鸦体型同乌鸦,但较其它鸦类为小,颈有白环,腹部白色,易与其它种类区别。

【药性】:

性味 酸,平。

①《嘉祐本草》:“平。” ②《日用本草》:“咸,平。” ③《纲目》:“酸、涩,平。”

功效 祛风定痫,补虚止血。

主治 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虚劳咳嗽吐血,骨蒸潮热。 ①《嘉祐本草》:“治瘦,咳嗽,骨蒸劳,小儿痫。” ②《图经本草》:“治急风。” ③《纲目》:“肉,治暗风痫疾及五劳七伤,吐血咳嗽,杀虫。”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肺结核咳嗽,咯血,治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水煮或炖汤,1~3只;或炒肉食。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小儿疯狂:乌鸦肉、胆汁、钩藤、全蝎、黄连各适量。水煎服。” ②《吉林中草药》:“治秃疮:乌鸦3只,黑矾适量。先将乌鸦用黑矾喂饱,装罐内,用黄泥封好,糠火烧枯,研成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

食疗 ①《四川中药志》:“治老人头风,头晕目黑:乌鸦肉,天麻,炖汤服。” ②《便民食疗》:“治虚劳瘵疾:乌鸦1只,绞死去毛肠,入人参片、花椒各15g,缝合,水煮熟食,以汤下。乌鸦骨,参,椒焙研,枣肉丸服。

” ③《寿域神方》:“治五劳七伤,吐血咳嗽:乌鸦1只,瓜蒌瓤1枚,白矾少许。入鸦肚中,缝扎煮熟,作4服。

” ④《吉林中草药》:“治乳汁不下:乌鸦3只,炒熟,随意食用。”

上一篇:乌鸦头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