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叶泥花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568页(1159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锯齿草、五月莲(广西)。

基源 为玄参科母草属植物刺齿泥花草的全草。

原植物 刺齿泥花草Lindernia ciliata(Colsm.)Pennell(Gratiola liliata Colsm.)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20cm。茎直立或在多枝的情况下呈铺散状,枝倾卧,最下部的一个节上有时稍有不定根。叶对生,无柄或近无柄,偶有极短而抱茎的叶柄;叶片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7~45mm,宽3~12mm,先端急尖或钝,边缘有紧密的而带芒刺的锯齿,齿缘略角质化而稍变厚,两面近无毛。

疏松的总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苞片披针形,约等于花柄的一半长;花柄无毛;萼长约5mm,仅基部联合,齿狭披针形,有刺尖头,边缘略带膜质;花冠小,浅紫色或白色,长约7mm,管细,长达4.5mm,向上略扩大,2唇形,上唇直立,卵形,下唇较大而伸展,约与上唇等长,常作不等的3裂,中裂片较大,向前突出,圆头;后方2枚雄蕊有性,前方2枚为退化雄蕊,在下唇基部凸起成褶襞;花柱约与有性雄蕊等长。蒴果长荚状圆柱形,顶端有短尖头,长约为宿萼的3倍。

种子多数,不整齐的三棱形。花果期夏季至冬季。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2分册.147页.图版163-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稻田、草地、荒地和路旁等低湿处。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从越南、缅甸、印度到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

【药性】:

性味 淡,平。

功效 清热解毒,逐瘀破血,消肿止痛。

主治 毒咬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广西中草药》:“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鲜齿叶泥花草90~120g。捣烂绞汁冲酒服,渣敷患处。” ②《广西中草药》:“治疮疖肿毒:鲜齿叶泥花草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食疗 《广西中草药》:“治产后腹痛:鲜齿叶泥花草30~60g,同肉60g煎汤服。”

上一篇:非洲戴星草 下一篇:齿叶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