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694页(1473字)

【名称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概况】:

异名 细叶假花生(《南宁市药物志》),大叶青(《闽南民间草药》),通乳草、中蝶草、山道根、木假地豆(《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假花生(《广东药用植物手册》)。

基源 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的全草。

原植物 假地豆Desmodinm heterocarpum(L.)DC.(Hedysarum hete rocarpium L.),又名异果山绿豆,稗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本品始见于《南宁市药物志》。《闽南民间草药》、《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广东药用植物手册》等,记载均与本品相符。

形态 亚灌木或小灌木,高0.5~3m。直立或平卧,嫩枝被白色或淡黄色糙毛。

小叶3,顶生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长1.5~7cm,先端微凹或圆钝,具小刺尖,上面无毛,下面密被贴伏长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1~3cm,被柔毛,托叶卵披针形,长约0.7~1.5cm,顶端长渐尖,宿存,小托叶锥形,长0.5cm。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13cm,花序轴被淡黄色成对的开展钩状毛;花梗长0.2~0.8crn,被开展毛,苞片卵披针形,具缘毛,呈穗状覆盖在花蕾上,后脱落;无小苞片,花萼钟状,萼齿三角形,外面被短柔毛,与萼筒近等长;花冠紫色或蓝色;长约0.5cm;二体雄蕊,子房被短柔毛,花柱弯曲。

荚果扁,长1~2.5cm,宽约0.3cm,荚节4~9,近方形,长约0.3cm,被细钩状毛,腹缝线直,背缝线波状,网脉明显。种子5~7,近圆肾形,深褐色,有光泽。

花果期6~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49页.图262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山坡、草地、林缘灌丛。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越南、缅甸、泰国、菲律宾、朝鲜、日本、太平洋群岛、非洲和澳大利亚亦有分布。。

【化学】:

叶含生物碱、黄酮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9

【药性】:

性味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涩,平。”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主治 ①《南宁市药物志》:“根:健胃,消痰止咳;治虚寒性咳嗽及小儿疳积。叶:同醋捣烂外敷,治容疮及埋口生肌。” ②《闽南民间草药》:“全草:消痈解毒,清热利尿,透邪外出。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腮腺炎。”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株:清热,驳骨。治跌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南宁市药物志》:“治虚寒性咳嗽及小儿疳积:尾花15~60g,水煎服。” ②《闽南民间草药》:“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腮腺炎:狗尾花15~60g,水煎服。”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跌打损伤:狗尾花15~60g,水煎服。” ④《南宁市药物志》:“治容疮及埋口生肌:狗尾花叶同醋捣烂外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