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草乌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0页(707字)
【名称出处】:云南大理
【概况】:
基源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苍山乌头的块根。
乌头属全世界约350种;中国约165种,药用的近50种。
原植物 苍山乌头Aconitum contortum Finet et Gagnep.
形态 块根圆柱形,略呈圆锥状,长5~9cm,直径1.1~1.9cm。
茎直立或上部缠绕,中部以上分枝。
叶片五角形,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顶端多少渐尖,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叶柄几无鞘。
总状花序有2~5花;苞片叶状;花梗斜展,常弧状弯曲;小苞片生花梗上部或中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萼片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下缘稍向上斜,近直,长约2cm,喙短;花瓣唇长约3.5mm,微凹,距长约1.5mm,球形,向后弯曲;雄蕊花丝通常有2枚小齿;心皮3~5,无毛。蓇煿长1.4~1.8cm;种子三棱形,长约3mm,只在一边生横膜翅,其它二面生横皱褶。
9~10月开花。(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227页.图版4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400m一带山地上。
分布于云南大理苍山。。【化学】:
含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0
【临床应用】:
块根祛风湿,祛寒,止痛,治跌打损伤。
上一篇:一品红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