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氏华鲮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066页(712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
基源 为鲤科动物伦氏华鲮的肉。
原动物 伦氏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又名竹鱼、青龙棒、桃花棒、野鲮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形态 体长,稍侧扁。
吻端钝圆,口下位,呈新月形,吻向前突出,吻皮向下包与上唇边缘相平,唇后沟完全。吻部具多数白色较大的珠星状突起,近口角处的上唇有密集细齿状的波纹。
下唇与下颌分离,下唇边缘呈细齿状,其游离部分内缘有许多小突起。下咽齿3行。
须2对,但吻须有退化。鳞大,侧线鳞43~46。
背鳍3,10~13。
无硬刺,起点在腹鳍前。
臀鳍3,5。尾鳍分叉深。
体背部青黑色带绿,背部及两侧鳞片均具有紫绿色的闪光,并常杂有红点,腹部白色带黄,各鳍灰黑色。
生境与分布 伦氏华鲮为下层鱼类,生活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故江河的上游较中下游为多,而尤以河底有大石块,且石块上长有各种藻类及有机物沉积者为最适合的环境。
主要以青苔、硅藻、丝状藻及其它藻类为食,亦食高等水生植物的枝叶、碎屑等。中国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均有分布。
。【药性】:
功效 《中国药用动物志》:“益气和中,除湿。”
主治 《中国药用动物志》:“久病体虚,腰腿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100~200g,煮食。
上一篇:龙葵子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