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排钱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8页(1699字)

【概况】:

异名 鳞草、午时合(《生草药性备要》),金钱草、午时灵(《岭南采药录》),金钱豹、四季春(《泉州本草》),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福建中草药》)。

基源 为豆科槐兰属植物排钱树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 排钱草Desmodium pulchellum(L.)Benth.[Phyllodium pulchellum(L.)Desv.,Hedysartim pulchellum L.],又名笠碗子树(海南),牌钱树(《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钱串草(江西),叠钱草(广西),串钱草(广东),圆叶小槐花(《台湾植物志》)。

历史 本品以龙鳞草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以金钱草名载于《岭南采药录》。广西、福建、江西民间草药均载其有舒筋、活血、消炎等功用。

近代对本品成份分析亦多有记载。

形态 灌木,高0.5~2m。

植株被灰白色短柔毛。托叶三角形,长约0.5cm;三出羽状复叶,革质;顶生小叶卵圆形或椭圆形,长6~12cm,宽2.5~4.5cm,侧生小叶比顶生小1倍,先端钝,渐尖,基部圆,叶缘微波状,侧脉6~10与叶缘相连,下面网脉明显。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30cm,由12~60束伞形或丛生状花序组成,每一束伞形花序有花2~6朵,包被于叶状苞片内;花萼宽钟状,萼齿三角形,被长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长约0.7cm,旗瓣宽圆形,长约0.5cm,基部渐狭,翼瓣与龙骨瓣较狭,与旗瓣近等长;二体雄蕊(9∶1),花柱内弯。

荚果稔珠状,有二荚节,表皮被毛。

种子2粒。花果期7~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45页.图262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或疏林。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化学】:

全株含蟾毒色胺(蟾蜍特宁;Bufotenine)、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Methoxy-N,N-dimetyl-tryptamine oxide)、木草碱(芦竹碱;Gramine)。种子含大黄素甲醚-1-葡萄糖基李糖甙(Physcion-glucosyl rhamnoside)。

参考文献 Chem & Ind 1964;1800,1965;793

【药性】: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味淡、苦,性平。”

功效 祛风利水,散瘀消肿。

主治 感冒,风湿痹痛,水肿臌胀,喉风,牙痛,跌打肿痛,妇女血崩,面神经麻痹。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牙疳,又治跌打。” ②《岭南采药录》:“治月内锁喉病,牙痛,以之浸酒能去瘀生新,又能去湿消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60~12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10~18g。水煎服。”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关节炎:排钱草60~120g,黄酒60g。加水适量煎服。”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锁喉风,牙痛:排钱草60g。水煎服。”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腹水:排钱草60~90g。水煎服。” ⑤《福建中草药》:“治跌打损伤:排钱树干茎、叶60~90g。水煎调酒服。

上一篇:排骨灵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