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613页(3844字)
【概况】:
异名 守宫、蝘蜓(《尔雅》),蝎虎、壁宫(《唐本草》),辟宫子(《圣惠方》),地塘虫(《摘元方》),天龙(《饮片新参》),爬壁虎(《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壁虎科壁虎属动物无蹼壁虎或其它几种壁虎的全体。壁虎全世界已知20多种,中国目前已知11种,5种供药用。
原动物 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 Günther
历史 守宫始载于《纲目》列于鳞部。
李时珍曰:“守宫处处人家墙壁有之,状如蛇医而黑灰色,扁首长颈,细鳞四足,长者六、七寸,谱不闻噬人。”按其所记,与现今所用之守宫吻合。
形态 全长115~120mm,体尾几乎等长,尾呈三角形,前倾且平扁,鼻孔接近吻端,眼径较吻略短,耳孔小,卵圆形,鼓膜不显,舌长。
前后肢均有5趾,无蹼,趾底有单行横裂的褶襞皮瓣,除第1趾外,各趾都有钩爪。背面全被细鳞。
吻、眼上和枕部有少数较大的结节。
上、下唇的鳞片大;下颏鳞2对,后颏鳞较短小;胸腹鳞呈覆瓦状;尾的腹面自基部的圆鳞往后逐渐转为方形,并在尾中央的背部3/4处起到末端,有一纵列宽阔的长方形鳞片。肛门横裂,雄体有肛门窝数个。身体和四肢的背面灰棕色,有5~6条不清晰的深色暗纹,尾上有暗棕色的横纹15条左右,腹面白色。
(图见《中国动物药》.297页)
生境与分布 多栖息房屋墙隙、石块缝中。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省。 其它尚有多疣壁虎G.japonicus(Dumeril et Bibron)分布中国中部;无疣壁虎G.subpalmatus Günther分布中国东南一带;蹼趾壁虎G.chinensis Gray分布于两广,皆可入药。
。【生药】:采集 夏、秋季捕捉。
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捕捉后用竹片贯穿头腹,将尾用绳固定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烤干,采集加工时,应注意勿使尾部脱落。
鉴别 取本品粉末5g,用石油醚50ml分2次浸提,每次18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用少量石油醚溶解,制备成样品液。
以胆固醇为标准品。展开剂为氯仿-甲醇(97∶3)。展层后,用25%磷钼酸乙醇液显色,样品液与标准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
(图见刘训红等《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28页.图543)
贮藏 置干燥处,密闭保存,防潮,防蛀。
。【化学】:
含甘油(三)硬脂酸、氨基酸(%):甘氨酸11.5、脯氨酸6.99、谷氨酸6.83、丙氨酸5.41、精氨酸4.54、天门冬氨酸3.90、赖氨酸2.82、亮氨酸2.48、丝氨酸2.21、苯丙氨酸1.95、苏氨酸1.53、缬氨酸1.46、异亮氨酸1.12、酪氨酸0.647、γ-氨基丁酸0.626、组氨酸0.610、半胱氨酸0.182。微量元素6%(灰化法):磷10%、钾10%、钠>5%、钙>5%、硅5%、铝3%、镁2%、铁0.4%、锂0.3%、硼0.2%、钛0.05%、锌0.05%、铜0.03%、钡0.01%、锶0.01%、铬0.005%、镍0.004%、铅0.003%、锰0.003%、锡0.001%、锆0.001%、镓0.001%、铍0.0001%。
参考文献 中药通报 1983;8(1)∶30
【药性】:
性味 咸,寒。
有小毒,
功效 祛风,定惊,散结,解毒。
主治 中风瘫痪,历节风痛,风惊痫,瘰疬;恶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风瘫痪,风湿关节痛,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肿瘤。”
用法用量 内服:焙研入丸散,或研细粉,每服0.9~1.5g,或1.5~4.5g内煎服。
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草汇言》:“病属血虚气弱,非关风痰风毒所感者,宜斟酌用之。”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守宫膏(《奇效良方》)治久年惊痫:“用守宫1个,剪去4足,连血研烂,入珍珠、麝香、龙脑香各0.5g,研匀,以薄荷汤调服。仍先用吐法下去痰涎,而后用此药。” ②祛风散(《卫生宝鉴》)治疠风成癞:蝎虎1条,焙干,大蚕砂150g,水淘,炒,各为末。以小麦面120g,拌蚕砂为络索,晒干研末,每服15~30g,煎柏叶汤下,日3服。
③《仁斋直指方》:“治心虚惊痫:褐色壁虎1枚,连血研烂,入朱砂、麝香少许,薄荷汤调服。继服二陈汤。” ④《摘元方》:“治反胃膈气:壁虎7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4.5g,乳香3g。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7丸,木香汤下,早晚各一服。
” ⑤壁虎丸(《圣济总录》)治历节风,痛不可忍:壁虎3枚,生研,蛴螬3枚,湿纸裹煨研,地龙5条,生研,草乌头3枚,生研,木香15g,乳香末8g,麝香3g,龙脑1.5g。合研成膏,酒糊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乳香油服30丸。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骨髓炎:壁虎(焙干研末)15g,野菊花15g,地骨皮15g,青蒿12g,癞蛤蟆(煨存性,研末)3g。排脓期加用铁秆蒿3g。
每日1剂,水煎服。对脓多、肿着者并用煎液外洗,药渣外敷。有大脓肿及死骨者配合西医手术。个别病例加服雷米封,急性期使用少量抗生素。
” ⑦《医学正传》:“治瘫痪,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御米壳(蜜炒)3g,陈皮15g,壁虎(炙黄)、乳香、没药、甘草各8g。上为末。
每服9g,煎服。” ⑧守宫丸(《圣惠方》)治破伤风,身如角弓反张,筋急口噤:守宫7枚(炙干),天南星(酒浸3日,晒干)30g,腻粉1.5g,为末。以薄面糊丸绿豆大。每以7丸,温酒下,少顷汗出得解,未汗再服。
或加白附子30g(炮裂),以蜜丸。 ⑨中医杂志 1986;(9):“治慢性骨髓炎;内服;壁虎40份,丹参20份,蒲公英20份,地丁20份,人工牛黄1份,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4~6g,每日2~3次。加减:伴四肢倦怠,气少懒言,脉细无力者选用黄芪、人参煎汤送服;虚羸力乏,头晕心悸,面色白无华,脉细弱者选用归身、白芍煎汤送服;午后发烧,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以生地黄、百合煎汤送服;患处发凉,不红不肿、流脓清稀而腥,脉沉或缓者用肉桂、干姜煎汤送服;患处红肿热疼而脓多粘稠,白细胞增高,脉洪数者可选用银花、连翘煎汤送服。外用:壁虎30份,冰片1份。
先将壁虎烘干,研极细末,过筛,高压消毒半小时后加入冰片末,贮无菌瓶内备用。
用适当纱布条浸无菌生理盐水,蘸药植入,每日更换1次。” ⑩《中国动物药》:“治牛皮癣:活守宫5只,活蜈蚣5条,用65°白酒浸泡,取上清液,擦患处。” ⑾《中国动物药》:“治风湿性关节炎:守宫10g,蜈蚣10g,白芷20g,共研细末,每服4g,日2次。” ⑿河南中医 1994;(4):“治非特异性结肠炎:壁虎为末6g,白及30g,煎成40ml粘性汤液保留灌肠。3日1次,5次为1疗程。
同时将上药研粉于灌肠间歇期间服用,每日3次,每次1g。”
单方应用 ①《医方摘要》:“治痈疮大痛:壁虎焙干研末,油调敷之。” ②《青囊杂纂》:“治瘰疬初起:壁虎1枚,焙研,每日服0.2g,酒服。” ③《中草药学》:“治食道癌:活壁虎5条,白酒500g,以锡壶盛酒浸泡2天后服用,每次10ml,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或用壁虎1~3条,和米炒至焦黄,研粉分2~3次,以少量黄酒调服。连服2~3个月。”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淋巴结核:壁虎焙干,研粉,每日服3次,每次服0.6g;或壁虎1个,鸡蛋1个,将壁虎焙黄研面,装入鸡蛋内炖熟服,每日1~2个。淋巴核溃破者,可同时用壁虎粉调麻油外涂。
” ⑤《纲目》:“治小儿撮口:将朱砂末放小瓶内,捕活壁虎1个入瓶中,食砂末月余,待壁虎体赤,阴干为末,每薄荷汤服1g。” ⑥《中药大辞典》:“治神经衰弱,胃肠疾患,消化不良,肺结核,鼻炎,荨麻疹等:用守宫制成注射液(壁虎组织液),肌肉注射。” ⑦河南中医 1984;(6):“治溃疡,窦道,瘘管,新鲜损伤:壁虎微火焙干,研粉。窦道用壁虎尾插入,每次2~3条。表浅溃疡等则用壁虎粉撒敷。
” ⑧浙江中医杂志 1985;(7):“治肝癌:守宫2条,研粉吞服。”
。【医药家论述】:李时珍:“守宫旧附见于石龙下,云不入药用,近时方术多用之。杨仁斋言,惊痫皆心血不足,其血与心血相类,故治惊痫,取其血以补心,其说近似而实不然。盖守宫食蝎虿,蝎虿乃治风要药,故守宫所治风痉、惊痫诸病,亦犹蜈、蝎之性能透经络也。且入血分,故又治血病疮疡。守宫祛风,石龙利水,功用自别,不可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