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然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462页(1238字)
【概况】:
异名 孜然(新疆)。
基源 为伞形科孜然芹属植物孜然芹的果实。孜然芹属2种,中国产1种,入药。
原植物 孜然芹Cuminum cyminum L,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40cm。茎光滑,从基部开始分枝。基生叶的叶片轮廓为圆形或宽卵形,二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3~4cm,宽约3mm,无毛;叶柄长2~3cm,基部具叶鞘;茎生叶叶柄渐短缩;叶片形状与基生叶相同。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总苞片与叶裂片相似,2~3裂;伞辐3~5;小总苞片丝线形,与小伞形花序近等长;小伞形花序有花6~8;萼齿5,刺芒状尖锐;花瓣紫红色,椭圆形,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而凹陷。
双悬果长椭圆状圆筒形,两侧扁压,长4~6mm,密生短柔毛,果棱线形;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外展;棱槽内油管单一,合生面油管2;种子胚乳腹面稍内凹呈肾形。花期4~6月,果期6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5页.图版.1∶1-4)
生境与分布 原产埃及、埃塞俄比亚。中国新疆有栽培。原苏联、伊朗、印度、地中海地区及北美也有栽培。。
【化学】:
含挥发油2~5%。
对-聚伞花素(p-Cymol)、α-及β-蒎烯、枯茗醇(Cuminalkohol)、枯茗醛、α及β-水芹烯、紫苏醛、α-松油醇(α-Terpineol)、丁香酚月桂烯、α及γ-萜品烯、柠檬烯、1,8-桉油精、3-对位-薄荷烯-7-醛、香叶醛、水芹醛、1,3-及1,4-对-薄荷二烯-7-醛、顺式及反式-桧烯水合物、β-石竹烯、β-金合欢烯(β-Farnesen)、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脂肪油10%、树脂、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叶黄素、芹菜素-7-芹菜酰甙(Apigenin-7-apiosylglucoside)。种子油中含枯茗醛(Cuminaedehyde)、二氢醛(Dihydroaldehydes)[1],α-罗勒烯、菠烯-2、β-水芹烯、α-侧柏烯、松油醇-4、δ-榄香烯、1,4-二烯-1-甲醇、5-甲基3-乙基苯酚、香芹酚[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目.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54 [2] 中草药 1985;16(11)∶525。【药性】:
性味 辛,温。
功效 理气和胃,祛寒止痛。
主治 脘腹饱胀,胃寒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