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鸡眼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515页(2622字)

【概况】:

异名 掐不齐(《救荒本草》),人字草(《本草求原》),斑珠科、公母草(《植物名实图考》),白斑鸠窝(《四川中药志》)、铺地(《湖南药物志》),红骨丹(《福建中草药》)。

基源 眼草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的全草。

原植物 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Hadysarum striatum Thunb.),又名铺地龙(湖南)、三叶人字草(广西)、白斑鸡草(四川)。

历史 本品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历代诸家本草、药志有大量记载。

其中名多达30以上。始见于《救荒本草》,称本品为“掐不齐”,以其叶用指甲掐之作劐(掐)不齐故名。生荒野中,塌地生,叶如鸡眼大,似三叶酸浆草而圆。又似小虫儿卧单叶而大。

结子小如粟粒,黑茶褐色,味微苦,气与槐相类,性温。

以上记载,该为本品。

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平卧或直立,长5~40cm,茎和分枝被白毛。3出掌状复叶互生;托叶宿存,膜质;小叶3,倒卵形,倒卵长圆形或长圆形;长0.5~2.2cm,宽0.3~0.8cm;基部近圆形或广楔形,先端浑圆,稀微凹,有细刺尖;叶脉羽状,沿中脉被白毛。

花1~3,稀5;小苞片2~4,着生于花梗关节下,花萼钟状,带紫色,萼齿5;花冠淡紫红色,比萼约长1倍,旗瓣椭圆形,有爪,基部有耳,龙骨瓣比旗瓣稍长或近等长,翼瓣比龙骨瓣短,均具深红色斑点。荚果扁,卵圆形,长约0.4cm,表皮具网纹,被细短毛。

先端具喙,无柄。种子1,黑色,具棕色斑点。花期7~9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67页.图266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路旁、砂质草地、林中及水边。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原苏联、朝鲜、日本亦有。

。【生药】:

采集 7~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化学】:

茎、叶含染料木素、异荭草素、异槲皮甙、异牡荆素、山柰酚、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槲皮素、β-谷甾醇及胡萝卜甙。

参考文献 CA 1991;114∶98212r

【药理】:

本品5%煎剂用平板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80

【药性】:

性味 甘、淡,微寒。

①《本草求原》:“甘、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寒,辛。”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止泻。

主治 感冒发热,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①《本草求原》:“治跌打扑肿,解毒。” ②《植物名实图考》:“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和)凉水饮之。” ③《南京民间药草》:“利小便。” ④《福州草药》:“治咬伤。” ⑤《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泻痢及小儿疳疾。” ⑦《贵州民间药物》:“止血。治腹痛。” ⑧《四川中药志》:“解热,散痧。治腰痛腹泻,发痧,白痢。” 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利湿健脾,解热止痢。”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 ⑾《福建中草药》:“利水消积。治消化不良腹泻。” ⑿《陕西中草药》:“收敛,固脱。治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长白山植物药志》:“治急性胃肠炎,痢疾:鸡眼草、铁苋草、仙鹤草各30g,辣蓼15g。水煎服。” ②《湖北中草药志》:“治风热感冒、咳嗽:鸡眼草30g,桑叶、菊花、紫苏叶各9g。水煎服。

” ③《湖北中草药志》:“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鸡眼草、金银花、兰、绣花针各30g。水煎服。” ④《福建药物志》:“治小儿疳积:鸡眼草、截叶铁扫帚、白马骨各9g,独脚金3g。水煎服。” ⑤《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红白痢疾:公母草15g,六月霜6g。水煎去渣,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

” ⑥《安徽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鲜鸡眼草、鲜车前草各6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突然吐泻腹痛:土文花嫩尖叶,口中嚼之,其汁咽下。” ②《福建中草药》:“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30~120g,捣烂冲开水服。” ③《福建药物志》:“治间日疟:鸡眼草30~90g,水煎分2~3次服,日1剂,连服3天。” ④《安徽中草药》:“治小儿疳积:鸡眼草15g,煎水服,连服3天。” ⑤《长白山植物药志》:“治尿路感染:鲜鸡眼草30g,水煎服。” ⑥《中医药实验研究》:“治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下血:公母草20~30g,水煎服。年久肠风须久服有效。

” ⑦《福建中草药》:“治胃痛:鸡眼草30g,水煎温服。” ⑧《福建中草药》:“治小便不利:鲜鸡眼草30~60g,水煎服。” ⑨《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热淋:公母草20~30g,米酒水煎服。” ⑩《湖北中草药志》:“治跌打损伤:鲜鸡眼草、鲜酢浆草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⑾《安徽中草药》:“治疔疮痈疖:鲜鸡眼草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

食疗 ①《长白山植物药志》:“治夜盲症:鸡眼草10g,炒黄研末,拌肝蒸服。” ②《安徽中草药》:“治迎风流泪:鸡眼草、尾草各90g,猪肝120g。水炖至肝熟,食肝喝汤。

” ③《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公母草20~30g,用精猪肉60~90g炖汤,以汤煎药服。”

上一篇:鸡脑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