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岩豇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821页(1486字)

【概况】:

异名 岩泽兰(《贵州草药》)。

基源 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蒙自吊石苣苔的全草。吊石苣苔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13种,其中药用植物7种。

原植物 蒙自吊石苣苔Lysionotus serratus D.Don.(Lysionotus ternifolia Wall.;Didymocarpus esquirolii Lévl.)

形态 小灌木。茎长约40cm,分枝无毛。

叶3枚轮生或对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8~4cm,宽1~2.4cm,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少数牙齿,无毛,侧脉每侧3~4条,极不明显;叶柄粗,长1~4mm,无毛或上面有疏柔毛。花序有1~2花;花序梗长1.5~2.5cm,无毛;苞片卵形或线形,长1~4mm,无毛或有短睫毛;花梗长5~12mm,无毛。花萼长约2.2mm,无毛,5深裂接近基部;裂片三角形,宽约1mm。花冠白色,长约2.8cm,无毛;筒长约2.1cm,口部直径约7mm;上唇长约3mm,2裂,下唇长7mm,3裂近中部,裂片卵形。

雄蕊无毛,花丝和侧生退化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约12mm处,线形,长约10mm,在中部之上稍膝状弯曲,花药直径约1.6mm,药隔背面突起长约1mm;退化雄蕊3,无毛,中央退化雄蕊小,长约0.6mm,侧生的丝形,长约5mm。

花盘杯状,高约3mm,有三角形齿。

雌蕊长约2cm,无毛。蒴果线形,长约6cm,宽2mm,无毛。

花期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1分册.图版151.图8-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林中树上或石上,海拔1200~1500m;分布于云南东南部(金平,屏边至蒙自一带)。。【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

【药性】:

性味 辛、甘,平。

《贵州草药》:“辛、微甘,平。”

功效 祛风止咳,健脾消积。

主治 感冒,慢性气管炎,劳伤吐血,小儿疳积。《贵州草药》:“祛风,止咳,生肌,止血,补虚,软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草药》:“治九子疡(瘰疬):岩豇豆30g,天南星15g。研末,用甜酒糟炒后敷患处。” ②卫生简讯(广西百色地区):“治钩端螺旋体病初起:岩泽兰干品60g,金钱草15g。加水约600ml,煎至300ml,早晚分服。”

单方应用 ①《贵州草药》:“治感冒风寒发热,咳嗽,或咳喘:岩豇豆30g,煎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产后腹痛:岩豇豆30g,用酒炖服。” ③《贵州草药》:“治劳伤咳喘或吐血:岩豇豆30g,泡酒服。” ④《贵州草药》:“治枪伤:岩豇豆研末,敷伤口。或煮水洗枪伤。

食疗 ①《贵州草药》:“治肾虚咳喘:岩豇豆30g,炖肉食。” ②《贵州草药》:“治小儿疳积:岩豇豆、小夜关门各9g,鸭公头叶3g,瓷瓦灰0.9g。调水蒸肝食。”

上一篇:岩莴苣 下一篇:岩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