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钗子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847页(1472字)

【概况】:

异名 金钗股、三十根(《本草拾遗》),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质问本草》),檀香线、锡朋草(《福建民间草药》),须草(《实用中草药》)。

基源 为兰科钗子股属植物钗子股的根或全草。

原植物 钗子股Luisia morsei Rolfe

历史 原名金钗股,首载于《本草拾遗》曰:“金钗股生岭南及南海山谷,根如细辛,每茎三、四十根。”《海药本草》云:“缘岭南多毒,家家贮之。”李时珍补述道:“金钗股……其状如石斛也。”根据传统的称呼和分布区、植物形态的论述,应为本种。

形态 附生兰。

高约15cm。茎坚硬,圆柱形,粗约5mm;叶2列,肉质,圆柱形,长9~13cm,径约1mm,顶端钝,基部具筒状革质鞘,干后表面起皱褶。

总状花序长1~1.5cm,具少数花;花苞片覆瓦状排列,宽卵形;花绿色带暗紫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相等,矩圆形,长约6mm,宽约3mm,顶端钝;中萼片凹,侧萼片在背面近先端具狭翅;唇瓣分前后唇,比萼片略长,后唇宽三角形,前唇卵状菱形,上面具乳突,顶端微凹,唇盘基部凹陷;合蕊柱短;花粉块2枚。

蒴果棒状纺锤形。

花期初夏。(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751页.图8331)。

【药性】:

性味 辛、苦,平。

①《本草拾遗》:“辛,平。小毒。” ②《海药本草》:“苦,平。” ③《闽东本草》:“平,甘、酸。”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效 催吐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 疟疾,痈疽,风湿痛,水肿。 ①《本草拾遗》:“解诸药毒,人中毒者煮汁服之。亦生研,更烈,必大吐下。如无毒,亦吐,去热痰疟瘴,天行蛊毒,喉闭。

” ②《海药本草》:“主解毒。治痈疽。

” ③《闽东本草》:“祛风利湿。治风湿痛。

” ④《实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高血压,风湿痛,头风。

” 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行气,壮阳,杀虫,催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诸药毒:鲜钗子股叶60~120g。洗净捣烂,绞汁200ml服下,毒随吐下而解。”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梅毒性风疾:鲜钗子股根60g(干品30g),酌加水煎。饭前服,日服2次。”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鲜钗子股叶60g,洗净捣烂,敷患处,日换2次。”

食疗 《福建民间草药》:“治水肿:鲜钗子股根24~36g(干品15~24g),脚(23~24cm)1个,酌加水煮2小时。饭前服食,日1次。”。【医药家论述】:

①陈藏器《本草拾遗》:“金钗股,生岭南山谷。根如细辛,每茎三四十根。” ②李时珍《纲目》:“石斛名金钗花,此草状似之,故名”,又云:“按《岭表录》云,广中多蛊毒,彼人以草药金钗股治之,十救七八。其状如石斛也。

又,忍冬藤解毒亦号金钗股,与此同名云。

上一篇:钓樟 下一篇:制金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