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金边兔耳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885页(1894字)

【概况】:

异名 耳一枝箭(《纲目拾遗》),朴地金钟(《泉州本草》),肺形草(《湖南药物志》),兔耳金边草(《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朝天一柱香(《贵州草药》),杏香兔耳风(《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全草。

原植物 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

历史 本品首载于《纲目拾遗》:“金边兔耳,形如兔耳草,贴地生,叶上面淡绿,下面微白,有筋脉,绿边黄毛,茸茸作金色,初生时叶稍卷如兔耳形,沙土山上最多。”《纲目拾遗》又称本品为兔耳一支箭:“生阴山脚下,立夏时发苗,叶布地生,类兔耳形,叶厚,边有黄毛软刺,茎背俱有黄毛,寒露时抽心,高5寸许,上有倒刺而软,即花也,每枝只一花,故名一支箭。”这些描述与现商品药材原植物十分相似。说明古今所用原植物基本一致。

形态 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30~60cm,被棕色长毛,具较短的匍匐根茎,基生叶5~10,叶柄长3~10cm,被棕色绒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似兔耳,长3~10cm,宽2~5cm,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或波状,疏生刺齿,背面具棕色长绒毛,有时背面呈紫红色。头状花序细长,组成总状花丛;总苞细管状,总苞片多层;每头状花序具花3~4朵,管状,白色,稍有杏仁香味。

瘦果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冠毛棕黄色。

花果期8~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3页.图6740)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阴湿的山坡灌丛、溪沟旁或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等地。

。【化学】:

全草含木栓酮(Friedelin Ⅰ)、表木栓醇(Epifriedelinol)、齿烯醇(Ferenol)、正三十二酸(Dotriacontanoic acid)、正二十六醇(Hexacosanol)、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1]。 地上部分含愈创内酯类倍半萜内酯:中美菊素C(Zaluzanin C)、8α-羟基-11α,13-二氢中美菊素C、4β,14,112,13-四氢中美菊素、4β,14-二氢中美菊素C、豆甾醇、石竹烯[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3;11∶6 [2] Phytochemistry 1982;21(8)∶2120

【药性】:

性味 甘,寒。

①《纲目拾遗》:“甘、淡、苦,寒。” ②《泉州本草》:“苦,寒。” ③《贵州草药》:“温,微甜。”

归经 入肺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 虚痨咳血,湿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 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血分,止吐血,治肺痈。” ②《纲目拾遗》:“治虚痨吐血。”“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痨伤。

肺痈,肺痿,黄疸,心疼,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③《泉州本草》:“清热泻肺火,凉血止血。治肺痈,肠痈,肺虚骨蒸痨热,痈疽肿毒。” ④《湖南药物志》:“消炎解毒,止血生肌。” ⑤《贵州草药》:“散寒散表,利水除湿,解毒软坚,镇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或捣烂塞鼻。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慈航活人书》:“治肠痈,肺痈:金边兔耳风60g,白石楠叶嫩脑12个,酒煎服。”

单方应用 ①《湖南药物志》:“治咳嗽吐血:金边兔耳风9~15g,水煎服。” ②《贵州草药》:“治水肿:金边兔耳风60g,水煎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水肿:金边兔耳风根捣烂,捣时加食盐少许,敷肚脐上。” ④《湖南药物志》:“治刀伤,伤,跌伤,肿毒:金边兔耳风,捣烂敷患处。”

食疗 ①《湖南药物志》:“治咳嗽吐血:金边兔耳风煮肺食之。” ②《纲目拾遗》:“治骨蒸劳怯:金边兔耳风蒸食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