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鱼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980页(1608字)

【概况】:

异名 毒藤(李承祜《生药学》),篓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基源 为豆科鱼藤属植物鱼藤的根或全草。

原植物 鱼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Derris uliginosa Benth.)

形态 木质藤本。羽状复叶,小叶(3)5~7(9),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披针形,长3.5~13cm,宽1.5~5cm,先端渐尖而钝,基部圆形。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长5~10cm。

花数朵簇生于花序的短轴上;萼钟形,长约0.3cm,萼齿小;花冠淡红色或白色,长0.8~1cm;旗瓣近圆形,内侧无附属体,中部以上被短柔毛;雄蕊10,子房无柄,被毛。荚果革质,斜卵形或宽椭圆形,薄而扁平,长2.5~4cm,宽2.5~3cm,幼时密被锈色毛,两侧有翅。

种子近肾形,暗褐色。花期8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73.图267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岸红树林中及河岸湿坡地。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印度、来西亚、澳大利亚北部亦有。。

【生药】:

栽培 宜热带及亚热带气候的荫蔽环境,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种植。

用扦插繁殖,四季均可,但以雨季为好,成活容易。一般取24~30cm的蔓茎作插条,按行株距1.2×1.2m斜插于穴内,覆土踩紧,留1节蔓茎于地面。插后浇水,盖上树叶,保持土壤湿润。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注意病虫害防治。

。【化学】:

根、茎含鱼藤酮、鱼藤素、灰叶素、灰叶酚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315

【药理】:

鱼藤酮对昆虫及鱼的毒性很强,而对哺乳动物则毒性很弱,犬iv致死量为0.5mg/kg,而口服则需加大600倍;一般po0.2g/kg不致引起死亡。

鱼藤酮中毒能引起呕吐、呼吸抑制、惊厥,最后呼吸麻痹而死。经常接触鱼藤尘末,可招致肝损伤。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36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有毒。

功效 解毒,消肿。

主治 跌打肿痛,癣症。

①李承祜《生药学》:“作疥癣药。” ②《福建民间草药》:“杀虫解毒。治脚癣。

”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止血,杀虫。治跌打肿痛(皮肤未破),用干粉加酒炒热敷患处。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不可内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福建药物志》:“治疥疮:鱼藤15g(鲜品30g),加水500ml,浸泡2小时。将鱼藤捶烂,洗出乳白色液体(边捶边洗,反复多次),用纱布过滤去渣。加入食醋100ml,装瓶备用。

患者于洗澡后,将上药液外搽患处,每日2~3次。本品有毒,切忌内服。

”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湿疹,风湿性关节肿痛,跌打肿痛(皮肤未破):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酒水各半煮,热湿敷患处。” ③《福建药物志》:“治癣:鱼藤适量,煎水洗。” ④《福建药物志》:“杀蛆灭蝇:鱼藤500g,苦楝子500g,共捣烂倒厕所内。”

上一篇:鱼腥草滴耳液 下一篇:鱼鳖金星
分享到: